東區醫院利用3D打印 研發臨床培訓模型

【Now新聞台】有醫院利用3D打印技術研發臨床培訓模型,配合超聲波掃瞄提升醫生處理手術的熟練程度。

針筒、輸血管還有超聲波儀器,你不是在看醫學紀錄片,這些是醫生用3D打印模型做臨床培訓的好幫手。以往醫護人員只能透過病例或在手術室實戰取得診治經驗,但現在則可以運用不同3D模型模擬真實治療程序。

東區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孔祥裕:「我們也會使用模型幫助病人了解病情,好像血管瘤這些,其實每個病人的血管瘤都可以很不一樣。無論大小或形態上治療的複雜程度也可以差天共地。可以較容易將相對上的風險告訴病人。」

這種新技術還可以配合超聲波掃瞄,觀察模型內部,使練習的像真度更高。

東區醫院醫學物理部物理學家唐嘉信:「能夠用超聲波看到的模型很難找到的,即使有也不便宜。另外我們的模型是用真正病人的數據去製造,而不是自己弄的假玩偶,像真度一定高。刺病人的感覺像真度,面對病人這樣的感覺,巿面上買不到任何模型把針刺下的感覺是相同。」

現時的3D打印技術除了可以調節模型的軟硬度,還可以重複使用,好像這個胸腔穿刺術模型可以給醫生多次練習抽肺積水的步驟。不過模型的製作需時,目前只會針對製作成年人體,未來會計劃研究貼合兒科病人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