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港府反映持份者意見獲中央重視及接納 大灣區不會令香港被內地「同化」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中央周一(18日)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港、澳兩特區及珠三角九市在創新科技、經濟、教育、醫療、交通基建等方面的融合發展規劃方向,引起香港「被規劃」的憂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周四(21日)在香港舉行宣講會。特首林鄭月娥致辭指,特區政府一直與中央及粵澳政府緊密聯繫,反映港府徵詢業界及持份者所得的意見。她強調,大灣區是豐富「一國兩制」,不會導致「兩制」界限模糊、單獨關稅地位「弱化」,更不會令香港被內地「同化」。

特首林鄭月娥在宣講會上「表態」說,特區政府會不遺餘力,竭盡所能推動大灣區的發展。何君健攝
特首林鄭月娥在宣講會上「表態」說,特區政府會不遺餘力,竭盡所能推動大灣區的發展。何君健攝

林鄭:香港由「聯繫人」轉為積極「參與者」

林鄭說,發改委及粵港澳三地政府自去年7月1日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後,特區政府一直與中央相關部委和粵澳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共同制定及推出發展大灣區的政策措施」。她提到,港府在參與《規劃綱要》編制過程中,努力反映透過各政策局及部門徵詢業界及持份者所得的意見,她代表香港特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而且基本上都接納香港提出的意見」。

林鄭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獨特的雙重優勢,香港既是國家的一部分,同時擁有與內地不同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香港是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擁有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及優質的專業服務。透過推動大灣區協同發展,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她指出,香港在建設大灣區的角色,須由「聯繫人」轉向更加積極的「參與者」,而政府的新角色為「促成者」及「推廣者」,使香港市民成為大灣區的「受惠者」。

林鄭又指,中央領導已多次重申必定會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推進大灣區建設,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內涵,「並不會像有些人擔憂會導致『兩制』界限模糊,也不會導致香港的單獨關稅地位『弱化』,更不會令香港被內地『同化』。」

林鄭在會上簡述在金融、創新、青年創業等方面的工作,包括將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她提到,香港獲中央支持配合,在過去1年已實現中央科研資金「過河」跨境撥付到香港;與國家科學技術部簽署合作安排,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確立中國科學院將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 在香港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促進大灣區內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間的交流合作,凝聚區內的國家級科學家,為大灣區科技發展提供意見等。她形容,香港已「準備好」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中擔當重要角色。

發改委:大灣區規劃豐富「一國兩制」

國家發改委會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致辭。何君健攝
國家發改委會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致辭。何君健攝

國家發改委會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指,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推動大灣區建設,既促進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亦有利促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港澳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各具獨特優勢,有利進一步拓展港澳與內地雙線開放。

他指出,大灣區戰略讓粵、港、澳有更大迴旋餘地來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為三地發展提供新的重大機遇。

林念修表示,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他引用習近平指,一國兩制是保持港澳繁榮穩定的最佳安排,故要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變形、不走樣。林又稱,要堅持市場設定資源配置,市場經濟發展是大灣區非常優勢的條件,在建設過程中,「思想要再解放,行政干預要再減少」。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形容,《規劃綱要》出台後「引起萬眾矚目」、「好評如潮」。他指出,大灣區規劃是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續指,內地很多企業都通過香港,逐步熟悉及適應國際市場,歷史已充份證明「一國兩制」是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最佳之道,也是港澳與祖國「共命運、同發展」的最佳方案。郭表示,港澳是成熟發達的市場經濟體、自由貿易港,在經濟運營、社會管理等方面與國際更加接軌,香港營商環境是世界一流,最評為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而廣東省是內地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三者在大灣區經濟方面各有優勢、各具特色,必會產生協同效應。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何君健攝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何君健攝

崔世安:將澳門5年發展規劃對接大灣區規劃

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引述《規劃綱要》指,澳門將進一步發揮「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優勢。澳門政府已成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主動將澳門5年發展規劃、施政工作對接《規劃綱要》,更有針對性地參與灣區建設。他舉例指,澳門與廣東省已率先推出「遊艇自由行」方案,成功在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通關模式,下一階段將探索粵港澳三地車輛便利通行。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表示,廣東省將主動與港澳共同做好,謀劃落實工作,深度對接中央的要求,「盡全省之力, 推進大灣區建設」。他又提到,廣東省已成立「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李希主導,並將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

左起: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澳門特首崔世安、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出席宣講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左起: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澳門特首崔世安、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出席宣講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陳勇:大灣區發展得好,可舒緩香港人滿為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以及港區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在宣講會後見傳媒,支持大灣區建設。不過,《規劃綱要》提出的融合措施,引起港人憂慮資源被分簿,有醫護人員更呼籲叫停單程證措施。陳勇回應單程證問題時指,一家團聚是人道主義的精神,難以終止單程證政策,他相信隨著大灣區發展,香港的人口問題可得以舒緩。他以新界及港島比擬大灣區與香港,「如果住新界,叫你唔好去港島做嘢,咁大家都會覺得唔係好人性吖。」他續指,目前已有數以十萬計的港人在內地成家,或有家人在內地,如內地政府、國家部門讓港人子弟享受國家教育資源,「如果等大灣區發展得好,好多家人嘅團聚,唔使你逼佢、勸佢,佢自己選擇喺大灣區邊個城市最適合居住、一家團聚,呢種已經能夠舒緩或解決大家擔心香港係咪人滿為患嘅問題。」譚耀宗指,大灣區規劃將香港放至重要位置,有關發展旨在令人民得到好處、方便,他希望便民措施盡快出台,例如港人在大灣區的稅務優惠等,相信這些措施會令公眾對大灣區的重視、歡迎程度有所改變。

陳勇歡迎《規劃綱要》研究港澳居民報考內地公務員的安排。他指出,港區人大及政協過去多年爭取,如香港青年人想投身國家、參與國家治理,可以享有此機會。何君健攝
陳勇歡迎《規劃綱要》研究港澳居民報考內地公務員的安排。他指出,港區人大及政協過去多年爭取,如香港青年人想投身國家、參與國家治理,可以享有此機會。何君健攝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