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放寬桌球室限制有利小港將訓練 體院場地或隨桌球降級不獲保留

【體路專訊】政府今月將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放寬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的修訂建議,包括最低年齡由16歲降至8歲,並允許穿著校服者入場,另外入場限制時間亦由「晚8朝10」縮短至「晚11朝7」。兩位香港體育學院青少年成員彭家朗及劉尚晞預計放寬限制後,訓練安排就變得更有彈性。去年世界運動會金牌得主張家瑋則認為此舉有助提升運動形象,並有利小將練習,但指桌球室始終未能取代體院作為訓練場地,隨著桌球在2025年降至體院B級精英項目,預計訓練方面將會遇上更大挑戰。

康文署早前向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建議修訂《遊樂場所規例》,再在今季將向立法會提交修訂建議,以「先訂立後審議」程序立法,於明年第一季生效。

彭家朗、劉尚晞
彭家朗、劉尚晞

現時為體院潛質運動員的彭家朗及劉尚晞,分別就讀小學6年級及5年級,前者間中放學後都會到桌球室練習,周末及周日亦會在體院訓練。為了爭分奪秒練球,彭家朗放學後都會盡快回家再趕到桌球室,不過只能練習約90分鐘,便接近晚上8時的入場限制,而假日就能夠在體院訓練更長時數,達致每周訓練12小時的目標。

至於劉尚晞則主要在體院練習,但有時也會去桌球室,他表示規例放寬會對不少青少年球手有良性影響,「練習時間可以多一點的話,我們的行程都可以有些彈性。我也希望與一些不熟桌球的同學介紹這種運動,讓更多人了解桌球。」兩位小將的家長亦支持放寬限制,彭父表示:「可能之後不用太趕,能有時間食點東西再去練習,同時練久一點。」

過往桌球室形象較為負面,劉父坦言最初對兒子想學桌球有顧慮,但後來發現它與其他運動形象同樣健康,「我本身不打桌球,見到尚晞初期喜歡桌球都有點負面想法。不過長時間跟他出去練習,以及我都開始出來打球,就發覺現在桌球室都不像以前所講有煙味,而且打桌球的人都很斯文,不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想法。」兩位父親表示支持兒子成為全職球手的夢想,又認為學業及運動平衡雖然不容易,但近年都有不少成功例子,作為他們的榜樣。

去年的「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2022」決賽日吸引超過8,000名球迷入場。(圖:體路資料庫)
去年的「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2022」決賽日吸引超過8,000名球迷入場。(圖:體路資料庫)

不過香港桌球在專業層面的發展,其中一大關鍵是取決於體院資源。雖然A級資格目前延續至2025年3月底,但由於預計桌球未能成為2026年名古屋亞運比賽項目,因此危機仍未解除。根據政府的「精英體育資助制度」標準,A級項目需於賽事成績評核中獲取10分或以上,達到以上分數體育項目將獲得4年的資助;並於每兩年檢討體育項目表現,以決定有關項目能否繼續獲得另外4年的資助。另外A級項目需要自1997年起,曾至少3次成為亞運或奧運項目。不過官方之後曾經修改標準,變成運動項目需要在2010年至2030年內,曾參加或有機會參加3屆亞運或奧運,才有機會入選為A級項目。

張家瑋
張家瑋

預計降至B級精英項目的桌球,所獲得的資助金額最多或損失8成,成年組運動員每月的薪金亦直接削半,減至港幣15,000元,訓練場地及教練資源亦不獲保留。剛於IBSF世界桌球錦標賽獨取一冠一亞的張家瑋認為目前桌球室的環境雖有一定改善,惟始終不能取代體院的設施,「我有近九成時間都在體院練習,因為那裡有攝影機錄到練習情況,也可以隨時與教練一起。另外桌球室都很難做到體院球桌換絨的次數及保養細節,因此預計對我的訓練有很大影響。」

他指以往體院青少年隊人數大約在10人以下,但現時人數能開設完善的升降制度,並在訓練場地的需求有增無減,故希望體院場地能夠獲得保留。對於放寬桌球室限制,張家瑋認為對於運動發展始終有正面影響:「其實是間接帶出了,青少年有能力在這個場所做到想要的訓練及娛樂。如果本身8時後就要走、16歲以下人士不能入去,可能大家會思考這個場地是否有問題,現在就可以釋除這些想法。」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放寬桌球室限制有利小港將訓練 體院場地或隨桌球降級不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