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育兒 努力比天份重要

【晴報專訊】沒有立法會議員質詢、傳媒全天候監察,亦不用問責,離開「熱廚房」十年,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今日以慈善機構「小母牛」香港分會主席的身份,接受多家報刊訪問。談親子,不涉政治,這位三孩之父,又是怎樣育兒? 梁錦松現為私募基金黑石集團大中華區主席,今年61歲的他,長女司渝十歲、次子皓嘉九歲、幼子家瑋五歲。他馳騁商界半生,短暫為官,以為他會處於半退休狀態下弄兒為樂,卻原來每星期仍有一半時間出差。他直言與子女溝通沒有代溝,給予傳媒的家庭照全是運動造型:滑雪、踏單車、水上單車……誰說高齡爸爸不愛親子運動?「年紀大才有孩子,容忍力畢竟會高些,很多事已經不會嬲了,因明知小朋友就係咁。」 要多角度思考 梁錦松的長女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次子是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的學生。他跟太太都是名人,同屬精英分子,三名子女成長於富裕家庭、就讀名校,父母有廣闊人脈,在不少人看來已是漂亮的「起跑綫」。「我不完全認同贏在起跑綫,反而怎樣有一個好的價值觀、好的態度,譬如說,努力。很多人不是某方面很叻,卻因為努力,便有成就。」他以跳水皇后太太伏明霞做例子:「她最初學跳水時,無人覺得她是天才,入跳水隊是因入體操隊不成功,教練覺得她沒天份,叫她跳水,那時,她甚至未識游水。」他說,常常讚孩子叻反而壞事。「要誇獎他的努力,不是讚,這點很重要,才令他們有好的態度。」 他強調,孩子要多角度思考,不要被框着。「我們的教育制度,創意未必有分,不過,我常跟孩子說,分數不是最重要。」他說,兒子做功課時,常常不知怎樣拼句,他會叫兒子將工作紙多印一份:「我叫他逐句剪出來,拼成不同詞彙,再慢慢思考,可刺激他想不同方法……做出來不一定對,而是鼓勵他去思考。」 他笑言喜歡孩子做Project,亦樂於跟子女一起想怎樣做。「子女常問我每個字怎樣解釋,我叫他們上Google,畀iPad他們找(答案)。」教孩子尋找知識方法,從中找重點,以及逆向思維等。 不要高分低能 今天,梁錦松從育兒中得到不同領悟:「好像自理能力,教,好像很易,實際上不易;有時也會好像用很市儈的方法哄他們:做功課是份內事,其他額外的事,譬如想他們看課外書,除了威迫,也要利誘--睇完一本,甚至寫下讀書報告,我會畀$30,我要他知道怎樣賺錢,下一回,買玩具、書,便用自己的錢。」 他是獅子山下白手興家的故事,子女承父蔭長大,已迥然不同:「將來長大,會對他們說,某些東西,屋企是不會畀你……我覺得要先從小教價值觀,例如不驕傲、要分享,而不是怎樣搵錢。」 廢除昔日「學能測驗」時,梁錦松曾說過不要「高分低能」,今天他只要子女別考「最尾」。「如果人家知道我們的小朋友考最尾,真係好醜;千萬不要考第一,壓力太大吧!他們開開心心,學會學習,有好價值觀便夠。」 培養同理心 梁錦松每年會造訪內地山區貧農戶,長女司渝過去連續兩年亦隨爸媽同行,當她看到當地的孩子少有圖書,很自然比較自己所擁有較他人多,願意分享:「要她畀(書)人,最初也不肯,覺得是自己的。」肯割愛,大概是小妮子真正見到他人的缺乏,多了一份同理心。「今年女兒會去outward bound,要自己揹物上山,在山頭紮營,我覺得她會更易感受(貧農)怎樣摸黑、行山路。」造訪貧農後,女兒回港後是否真正有改變?他坦言一兩次活動未必有太大改變,惟有慢慢培養孩子那份同理心。 撰文:羅惠儀 攝影(部分):陳偉英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黃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