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患抑鬱求助無門 斥政府欠援助 資源投放態度模棱兩可

【on.cc東網專訊】上月接連發生慘劇揭示政府對精神病患者支援不足,有聯盟早前以問卷訪問市民精神健康狀況,顯示只得54分,僅僅高於合格線2分,有精神病患者的照顧者分享指政府態度一直「有聽冇答」,自己更因照顧而患上抑鬱症,認為政府在過程中沒有投放資源、「模棱兩可」,有議員建議需要定期推行全港精神健康調查、加大基層篩查力度,亦要擴大公私營合作。

問卷調查於6月9日至6月25日期間進行,共收到412份有效回應,調查發現受訪者根據WHO-5指標得出的精神健康指數為54分,評分為一般水平。有85%受訪者認為政府有需要定期為全港市民開展「精神健康普查」,​​超過85%認為政府有需要定期為全港市民開展精神健康普杳;至於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來源,近50%指其身體健康問題及其工作是壓力的來源,其次有43%表示源自日常生活的經濟壓力;針對面對精神問題或壓力時紓解的方法,近60%受訪者選擇以個人興趣愛好減輕壓力,有41%選擇與朋友傾訴或擁抱來減輕壓力,有32%受訪者選擇思想放空來減低壓力。

有長達約9年經驗照顧患上思覺失調太太的陳先生指自己在照顧期間,發現政府措施有明顯問題,如社康護士「非常懶惰」;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盡早完結個案,最多只會進行3次探訪而不繼續跟進;當自己也因照顧而患上抑鬱症、甚至有自殺傾向時也發現求助無門。他指過去自己向政府爭取照顧者福利時,政府一直只稱會考慮和研究,只是「有聽冇答」,對此感到沮喪和失望。

議員林素蔚指​​政府應該每5年進行一次全港追蹤性的精神健康調查,以便更精準掌握市民大眾的精神健康數據,也應動員社區力量做好調查,她指有部分患者因擔心社會過度污名化精神病而拒絕接受治療,因此在職場上也應建立關愛的環境、同時完善轉介機制。

精神科​​專科門診輪後時間長,議員楊永杰指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新症病人多達5萬名,精神科醫生卻不足400名,認為政府應教導市民如何釋放壓力,林也指可加大基層篩查力度,增設精神輔導員,以及早進行治療。同時,議員張欣宇認為應擴大公私營合作,​​政府可設立恒常基金,資助正在輪候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且有經濟困難的香港居民到指定私家精神科醫生接受治療,資助額為診症費及藥物費用的八成,每次上限為2000港元。

針對照顧者壓力爆煲,議員梁文廣指照顧者的焦點一直放在護老、護殘上,而精神病人照顧者也應正視,促請政府放寬照顧者津貼門檻,如取消照顧者津貼不能同時領取其他資助的限制,並盡快落實照顧者津貼恒常化,將有關的津貼擴展至兒童照顧等群體,讓所有照顧者也能夠受惠。

楊永杰強調政府現時沒有整體性政策,一直停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階段,建議政府應從根源着手;林也指病患和照顧者想尋求協助時,基本上「度度都要搵」,而沒有特定服務中心,因此建議完善社區支援配套,以支援輕至中度病患。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