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中心引入流浪貓助治療情緒 「鏟屎官」解心結重投社會

善導會朗澄坊引入流浪貓輔助情緒治療,助情緒受困者走出陰霾。
善導會朗澄坊引入流浪貓輔助情緒治療,助情緒受困者走出陰霾。

貓咪是陪伴人類的朋友,更可幫助情緒受困者走出陰霾。「朗朗」和「澄澄」從前是流浪貓,在元朗一家社區中心落腳後擔任親善大使,多年來協助情緒受困人士重新融入社會。有受助者曾經抑鬱甚至試圖自殺,但成為「兼職鏟屎官」後解開心結,人生重回正軌。

朗澄坊的精神健康服務督導主任張峰(右)指,精神受困者淑琴(左)與貓咪相處多年後,人生重回正軌。
朗澄坊的精神健康服務督導主任張峰(右)指,精神受困者淑琴(左)與貓咪相處多年後,人生重回正軌。

善導會位於元朗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朗澄坊於 2013 年起營運,為當區居民提供精神健康綜合社區服務。朗澄坊與香港動物治療基金會多年來合作處理動物治療個案,2014 年引入兩隻流浪貓,並取名「朗朗」及「澄澄」。牠倆都是唐貓,年幼時被基金會在地盤拾獲,直至戒奶及學懂如廁,就在該中心落腳,至今輔助了十多個情緒受困的中心會員。

地盤貓變親善大使

該中心精神健康服務督導主任張峰指,大部份情緒受困者缺乏動力,不願外出,中心希望助康復者投入社會,中心的「貓職員」就擔任親善大使。

中心過往透過烹飪、手工藝等方式協助情緒受困人士復康,考慮到元朗有不少村屋,對動物採納度高,便嘗試以貓貓作為輔助,發覺牠們的確能夠溫暖人心,也不會標籤人類,與會員更親近,「我哋嘅服務對象受盡labeling(標籤),嚟到唔會有芥蒂、唔需要擔心」。

「朗朗」與淑琴相處多年,長時間待在淑琴懷中,沒有「扭計」。
「朗朗」與淑琴相處多年,長時間待在淑琴懷中,沒有「扭計」。

朗朗對人友善,不太怕生;澄澄則較慢熱 ,遇到陌生人會先躲起來觀察一段時間。張峰說,只要會員有興趣,便可到中心探望貓職員,甚至成為貓義工照顧貓貓。

張峰(左)指貓貓不會標籤人類,有助精神受困者復康。
張峰(左)指貓貓不會標籤人類,有助精神受困者復康。

張峰引述研究稱,人類和貓狗等寵物接觸超過 15 分鐘,體內的快樂荷爾蒙便會顯著增加,「有啲會員初初嚟見我哋啲社工係木口木面,一見到有貓就即刻眼睛發亮⋯⋯好多會員嚟到係想探貓多過探我哋」。不少情緒受困者相當介意別人的目光,亦難以從過往的經歷中走出來,「動物嘅強項就係忘記背後,滿足於現在」,張峰亦希望將此信息帶給一眾中心會員,「過往點慘痛都好,過咗去,希望而家可以無憂無慮咁生活」。情緒受困人士透過照顧貓咪,自覺「我都有能力照顧到貓貓」,覺得滿足和平安。

「澄澄」較為害羞,常身處貓樹內觀察人類。
「澄澄」較為害羞,常身處貓樹內觀察人類。

曾經情緒受困的淑琴今年 62 歲,過去八年逢周一和四均會到中心與貓貓相處,替其梳毛,再將毛搓成球與貓咪嬉戲。轉眼八年,「朗朗」及「澄澄」兩隻貓已年屆 9 歲,也成為淑琴的好友,訪問當日「朗朗」安然躺在淑琴懷中近一小時,張峰亦笑說:「得淑琴先搞得掂貓貓!」

現時每周兩日與貓貓相伴,淑琴笑逐顏開。
現時每周兩日與貓貓相伴,淑琴笑逐顏開。

人貓情深 「要貓唔要樓」

淑琴多年前因腦血管瘤爆烈及有認知障礙,手術後家人認為她無法自理。她曾因抑鬱在醫院嘗試自殺,及後被送至老人院,一住便是十年。淑琴形容老人院生活「日日就好似等死咁」,最終不理家人反對,獨自搬離院舍開展獨居生活,「當時除咗兩袋衫,我咩都無……當時情況真係好差」。她獲社工轉介至朗澄坊,得知她過去曾飼養狗隻,社工便安排她成為貓義工,照顧貓貓起居。

擔任貓義工後,淑琴會協助照顧貓貓,包括清潔耳朵、刷牙等。
擔任貓義工後,淑琴會協助照顧貓貓,包括清潔耳朵、刷牙等。

雖然有認知障礙,但淑琴每次都會準時到達探望貓貓,為其清潔耳朵、刷牙、餵食等,更到圖書館借書學習照顧貓貓的相關知識。人貓已建立感情,淑琴曾獲編配公屋也放棄上樓,只因單位不在元朗,搬走等於與貓貓別離。她笑言「我都思想鬥爭咗好耐」,最終「要貓唔要樓」。

淑琴患上認知障礙,仍能用心照顧貓貓,風雨不改於約定時間準時到達朗澄坊。
淑琴患上認知障礙,仍能用心照顧貓貓,風雨不改於約定時間準時到達朗澄坊。
「澄澄」最初到達中心時常常躲藏不見人,現時已較為接納人類,張峰指貓咪與中心會員一同成長。
「澄澄」最初到達中心時常常躲藏不見人,現時已較為接納人類,張峰指貓咪與中心會員一同成長。

每年 10 月 10 日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立的「世界精神健康日」,呼籲大眾提高關注精神健康。2023 年的主題是「精神健康是普世人權」(Mental health is a universal human right)。張峰的願望是一眾情緒受困者「復元就要接納過去,同佢同在,然後企返起身」。

中心指情緒受困人士透過照顧貓咪,自覺「我都有能力照顧到貓貓」,覺得滿足和平安。
中心指情緒受困人士透過照顧貓咪,自覺「我都有能力照顧到貓貓」,覺得滿足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