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非遺展 文化博物館瑞獸為題開鑼

【Now新聞台】同屬嶺南文化的粵港澳三地合辦大灣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首站在香港文化博物館以瑞獸為主題,展出多個特色非遺項目。

客家人眼中的瑞獸麒麟,可以化解煞氣帶來好運,所以經常在喜慶節日舞麒麟,以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最出名,這是香港1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的一員,亦成為文化博物館首個粵港澳聯合非遺展覽開幕禮的香港代表。

而用竹、紙等材料紮作而成的彩色魚燈,配合獨特舞蹈,則是2008年列為深圳非遺的沙頭角魚燈舞,起源於明末清初沙頭角居民晚上祭祀祈求出海平安,漁業豐收。

澳門的非遺代表是每年魚行醉龍節必備的木龍頭及尾,也祈求風調雨順。

香港是巡迴展覽的首站,以瑞獸為主題,分三個展區介紹大灣區城市各非遺技藝,並會在指定周末有示範和體驗活動。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總監何惠儀:「三地很多非遺項目也是同根同源,在各地發展有不同特色,我們在策展期間,亦希望挑選在範疇項目內三地都有的非遺範疇,再挑選出來讓大家欣賞,三地情況下,這些相同的範疇項目有甚麼各地特色及獨特之處。」

澳門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廳長何鴻斌:「這次展覽正正是讓澳門非遺可以走出去的機會,亦令更多人可以看到灣區各城市多元文化及傳統技藝。」

展覽中也加入了互動區域,市民可以發揮創意,在面譜紙上填顏色,將獅頭面譜帶回家留念。

展期即日起至明年三月底,預計吸引20萬人次參觀,之後會移師至深圳及澳門展出,會視乎主題調整展品及活動。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