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口逾230萬 研究:胰島素阻抗恐讓憂鬱風險倍增

台灣糖尿病人口高居不下,甚至約有1/5人口處於糖尿病前期,這時往往會出現胰島素阻抗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胰島素阻抗不僅是糖尿病警訊,更有新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會讓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倍增,真的嗎?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的「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11%,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許多人更是處於糖尿病前期狀態。胰島素是人體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荷爾蒙,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細胞的門,讓血液裡的葡萄糖進入細胞成為能量來源。正常情況下,胰島素分泌固定的量,就可以把血糖控制穩定,但是當發生「胰島素阻抗」,就代表身體雖然分泌了胰島素,卻沒辦法有效利用血糖,進而引發糖尿病、各式併發症,如今更有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恐怕會增加罹患憂鬱風險。

(圖片來源 / unsplash)

研究:胰島素前期釀憂鬱症風險增2.6倍

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一項新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會讓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2倍以上。史丹佛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研究團隊,分析了600多位受試者數據,這些人平均年齡41歲,研究前皆沒有憂鬱或焦慮困擾,研究團隊歷經9年的隨訪追蹤,這些受試者要定期健檢、接受心理評估,並追踪和胰島素阻抗相關的指標:空腹血糖值、腰圍以及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率。

研究團隊發現,在研究收案後2年內發生糖尿病前期的人,在9年中罹患重度憂鬱症的可能性是當初血糖值正常的人的2倍多,且和胰島素阻抗有關數值增加的受試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愈顯著:

1.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每增加1單位,憂鬱症發生率就增加89%

2.腰圍每增2英寸,憂鬱症發生率就增加11%

3.空腹血糖值每增18毫克/分升,憂鬱症發生率就增加37%

研究人員凱瑟琳.華生(Kathleen Watson)指出,這是首次發現胰島素阻抗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胰島素阻抗會透過多種方式引發憂鬱症,也會導致發炎,可能在發炎過程中釋放對大腦產生影響的物質,導致憂鬱。

(圖片來源 / unsplash)

憂鬱症和糖尿病存在雙向關係 仍需更多研究佐證因果

事實上,過去也有研究發現,約40%的情緒障礙患者有胰島素抵抗問題。不過華生也坦言,「我們不確定這2種健康狀況之間關係的方向性,胰島素阻抗和憂鬱之間存在雙向關係似乎是合理的,我們必須做更多的研究來弄清楚這一點。」

究竟是情緒造成糖尿病?還是糖尿病影響情緒?研究還沒給出答案,但情緒壓力恐怕和所有慢性病有關,糖尿病當然也不例外。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說,過去較多研究發現,壓力、情緒問題容易導致血糖升高、胰島素阻抗等糖尿病問題,另外像是壓力也會引發睡眠障礙,睡不好也容易增加糖尿病風險,再加上每個人面對壓力的反應皆不同,長期慢性壓力有可能導致糖尿病、憂鬱症,從這項研究做法來看,很難判斷受試者是否已有壓力困擾,進而引發糖尿病、憂鬱症,恐怕得需繼續研究,可先從動物研究,觀察影響憂鬱的血清素和血糖之間的關係,能發現更加直接的關聯性。

研究中對於糖尿病前期、胰島素阻抗採用的指標是空腹血糖值、腰圍以及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國內臨床採用的標準不同,但柳朋馳指出,臨床上滿多患者空腹血糖值正常,但糖化血色素已經異常,屬於糖尿病前期,因此研究所匡列的糖尿病前期人數恐怕有被低估,可能也會影響後續結果。另外,研究也發現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脂蛋白比率每增加1單位,憂鬱症發生率就增加89%,恐怕更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健康和憂鬱症之間的關聯性會更大。

不過研究點出了憂鬱和胰島素阻抗的關聯,未來在臨床治療上,或許能更加關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的心理健康問題,柳朋馳也分享,曾有研究發現,職場霸凌者在長期的壓力、憂鬱下,會導致肥胖、胰島素阻抗等問題,進而增加二型糖尿病風險,因此除了血糖控制外,也應留意自身壓力調適、情緒排解問題,對於降低糖尿病風險、預防憂鬱症皆有幫助。

至於研究團隊則認為,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透過培養飲食、運動習慣,控制血糖,來預防糖尿病和憂鬱症找上身。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如何逆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該怎麼辦?

回歸生活基本盤:減重、改善飲食和運動是重點。可先檢視體重,若體重超標,首要之務就是減重;體重還在正常範圍,則可優先改善飲食跟增加運動量。此外,也需檢視血糖,飯前血糖值偏高,應優先增加運動量;飯後血糖偏高,則從避開高GI食物著手。

事實上,相較飲食、運動,減重對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效果最好,平均每減輕1公斤,可減少16%糖尿病的發生率。而一般會建議病患減掉原本重量的7%。

有氧運動可減少胰島素抗阻,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肝臟釋出葡萄糖,能有效降低血中的葡萄糖濃度,建議2天運動1次。醫師建議若無法飲食、運動併行,可先從飲食控制著手,並且也需學會辨識讓自己血糖飆高的高GI危險食物,代換成低GI飲食,養成選好油,採取少糖、少鹽、少酒精的飲食習慣。

延伸閱讀:

糖尿病懶人包/糖尿病症狀、原因、血糖、治療一次看懂

糖尿病前兆可逆轉!4大初期症狀,從皮膚到腳自我檢測

搶救高血脂!7招幫你降三酸甘油脂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