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長期病患康復率八成半 「植糞」治腸疾種益菌制惡菌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的腸道疾病「難辨梭菌感染」,發病率五年翻三倍,更是死亡率最高的醫院內腸道感染!中文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透過「糞便移植」,即移植健康人士的糞便至病人的腸道,利用腸道益菌治療此感染,治瘉率高達八成五,較傳統使用抗生素治瘉高出三倍,剩下的一成五人接受第二次移植後亦成功康復。中大醫學院教授相信,新療法能將此病的死亡率由兩成五大幅降至個位數。 記者:朱韻斐 難辨梭菌感染者會出現腹瀉、發燒、腹痛等徵狀,高危群組包括老年人、長期病患及常用抗生素人士,老年人患病機率較其他年齡層高六至七倍,是最常見及死亡率最高的醫院內腸道感染疾病!單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難辨梭菌感染發病率於二○○九至二○○三年間就增加了約三倍,威院現時幾乎每一、兩天就有新個案,一年約四百宗新症中,有一百人死亡,死亡率高達兩成五! 現時患者主要靠服用抗生素來制衡病菌,但藥物同時會破壞好的腸道微生物,引致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所以復發率亦高。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秀娟醫生表示,新式療法是「腸道微生物移植」,即移植健康人士的糞便至病人的腸道中,透過收集約五十至一百克的糞便,加入生理鹽水,過濾處理樣本後去除不必要微細殘留物,並透過喉管由鼻孔伸延至小腸等方法做移植。通過移植能引入健康的菌群,回復腸道微生態平衡,助病人扺抗病菌。 二次移植效果更顯著 中大今年年初起,隨機把十五位五十至七十歲的難辨梭菌感染者,分成接受傳統抗生素和糞便移植兩組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接受糞便移植的七人治瘉率達八成五,剩下的一人接受第二次移植後康復;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八位僅二人痊瘉,新療法治瘉率高三倍,其中一位療效不佳的病人接受移植後亦痊瘉。 六十七歲的鄭生上年因腹瀉入院,曾接受抗生素治療,徵狀初期得到好轉,但鄭生說「出院唔夠兩日又屙過」,經過兩次復發和三次抗生素治療,複檢時大便樣本仍對難辨梭菌呈陽性反應,每天腹瀉七至八次情況維持近一個月。鄭生其後接受太太捐贈的糞便移植,結果「兩日就好番可以出院」,他到目前為止並無復發。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 助理教授林朗昕醫生指,新療法最快半日有效,平均兩、三天後病人就痊瘉,相反一個抗生素療程就花七至十日,而且復發率高達七成五,新療程大減病人住院時間。林醫生指至今未因新療法出現嚴重副作用,「部分患者在移植當天有出現輕微徵狀如腹瀉、腹脹、絞痛和便秘等症狀,大部分徵狀在移植後兩天內消失」。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