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稱不清楚取樣方式是否有效 暫難料全民檢測成效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社區檢測計劃是好的政策,市民想驗都有得驗,這是過去5個月沒有的優勢,但成效如何,暫時不知道,因為不清楚有多少人會做檢測以及取樣方法是否有效。 被問到自行採集咽拭子樣本是否更加困難,為何並非由醫護人員去做,袁國勇說,這個問題要問政府,他指,如何採樣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採樣方法一定要正確,需要深入鼻咽或咽喉採樣,如果做得不好,可能會流血,樣本質素亦不會高。 對於政府將會興建臨時方艙醫院,有市民對「方艙」用字反感,袁國勇表示,字眼不緊要,最重要是做到負壓及隔離。他說,當香港的檢測問題經過數個月都「搞唔掂」就要找人幫手,否則會變成西方社會一樣,許多人都有抑鬱及創傷後遺症,要回復正常生活及經濟,社交才可維持。 至於第三波疫情,袁國勇表示,確診數字回落至雙位數,預期之後仍會維持,為何不會再跌下去,是因為仍有隱性傳播。他強調往後發展要視乎市民做得如何,包括要繼續戴好口罩、盡量買外賣、注意街市等高危地方的防疫措施,才能令感染個案下降,放鬆措施的話,疫情只會再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