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Hardcore浪漫】最Cliché的維港與山頂

文:林兆榮

這是一個關於香港城市浪漫步行的專題,Hardcore的一種。

若怕舟車勞頓,不愛步行,或許可以抽當中一兩站去看看。但有些事,總需要付出一點體力才有快感——總之,大家找個人一起走畢全程吧。「Hardcore浪漫」一連十集,與大家走到港九新界各地看看風景——正所謂:「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花前月下,總算浪漫過。每一集都會列出難度,時間,路線等。餐廳就不作介紹了,各人口味不同,也留點空間給大家自行創作填充。

第一集,來點「Cliché」的。但Cliché得來,聽起來雖然像「港式食物就是蛋撻和魚蛋」,你也很可能沒去過。

難度:★★★☆☆
時間:5小時
路線:天星維港遊➢中環晚飯➢半山天橋➢干德道➢克頓道➢盧吉道➢山頂

早前與香港建築雙年展舉辦了四場「天星沙龍」。我們租了「世星」小輪進行一次文化之旅:從中環出發,跟大家談談維港兩岸歷史與城市發展。輪船向西航行,不久就到達了昂船洲,眼前就是全世界第四長的斜拉大橋。

318588558_547185150615001_35585009089818
318588558_547185150615001_35585009089818
318564506_1137215953833129_8904302744679
318564506_1137215953833129_8904302744679

短短十五分鐘,當年赤鱲角新機場玫瑰園計劃的市區部份幾乎看了一遍。這時候,我正拿着咪,作介紹船程的廣播:「歡迎大家蒞臨《天星沙龍》,見到前面一個個『龍門架』,左右都係巨型貨輪——呢度就係貨櫃碼頭。佢仲有個名,叫藍巴勒海峽,聽個名係咪以為自己係法國南部呢?」此時,卻看到露天的船頭甲板上,一對情侶在「打茄輪」;另有兩對情侶緊抱,依傍在欄桿看着紫霞。這才發現,青馬大橋的建築方法;西九龍填海後消失的碼頭故事都不重要。原來這次文化之旅,剛好意外地發現一個浪漫的藍巴勒海峽船頭甲板,還是立即收聲,不要打擾大家雅興。

318614020_825121532081027_33384886786611
318614020_825121532081027_33384886786611

巴金在《香港之夜》這樣形容維港:「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對面的香港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山上有燈,街上有燈,建築物上有燈。每一盞就像一顆星,在我的肉眼裡它比星星更亮。它們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著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此前還沒試過在貨櫃碼頭的水道中穿過,在貨輪中間穿梭的「世星」號頓時像一隻小艇。

船圍著青衣島繞一圈,穿過青衣南北橋,汀九橋。黑夜的青馬大橋,下層是東涌綫和機場快線的路軌,列車在馬灣海峽像流星般劃過(對不起有點誇張,但也可以抬頭誠心許願:明日上班港鐵不要故障。)

下船後,不要放過他和她:中環的聖誕燈飾一定不是最美,但從碼頭穿過天橋,走到歷山和置地總是保證。在中環找家餐廳吃飯,然後買點酒,便可從中環半山電梯一路直上——《重慶森林》和《夢中人》自然在耳畔響起。半山電梯頂端在哪裡?干德道,海拔約140M,感覺比地面清涼兩度,全是舊式西半山住宅。如果港島是個橢圓形,我們已進入內環。所以從中環上面的干德道西行到香港大學,只有一公里多,不像四個地鐵站地距離,不耗體力,能量留給最後一段吧。

干德道旁有一條小路叫克頓道,此路離開城市,行一個短短的夜山——龍虎山。放心,無論你找哪一個行山網,這個龍虎山都只有一粒星,紙老虎嚟。最重要是行山徑大部分地方都有路燈,不久就到著名的盧吉道(唔好再亂揸車上去,唔該)——記得九十年代那個旅遊發展局廣告嗎?背景是Tina Turner《The Best》的那個廣告:

「You're simply the best!
Better than all the rest!
Better than anyone
Anyone I've ever met」

廣告從盧吉道俯瞰那滿滿自信的香港:銅鑼灣還是「小銀座」,松阪屋大丸三越猶在;遠眺對岸的尖沙咀的燈飾,打開剛才在中環買的酒,就打蛇隨棍上,聽說「鬧市這天,燈影串串,報章說今天的姿采比美當天。不如下次我們到尖沙咀散步去看看?因為只有散步,我們才真正聊天。」

維港?渡輪?山頂?Cliché到爆。但擺埋一齊,都真係浪漫到唔講得笑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