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DS引流膽汁 解決惡性膽管阻塞

中大醫學院 張源斌 鄧承恩 陳詩瓏
中大醫學院 張源斌 鄧承恩 陳詩瓏

胰臟癌是本港第四大癌症殺手,佔所有癌症死亡個案約5.5%。晚期胰臟癌無論因為腫瘤增大又或出現轉移,都有可能引致膽管阻塞。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ECDS)比用膽管鏡放入支架作引流,有更好療效。

胰臟位於胃部後方,主胰管會與膽管結合,胰液與膽汁透過膽總管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若患上胰臟癌,並出現膽管阻塞併發症的話,胰液尚可透過副胰管進入十二指腸,但膽汁就沒有其他途徑流出,或引起黃疸、皮膚痕癢等徵狀。

內窺鏡 十二指腸 膽管壁
內窺鏡 十二指腸 膽管壁

放支架仍可再塞

惡性膽管阻塞每年影響本港數千名晚期癌症患者。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法有幾種,例如經皮引流的體外引流術,惟患者需於體外掛起一個引流袋,或影響生活質素;體內引流的話,可經外科手術作「分流」,不過癌症患者未必承受到手術風險。現時最常用的是利用膽管鏡,如「通波仔」般於膽管阻塞位置放入支架撐開。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鄧承恩醫生續指,「膽管鏡引流也非完美,因為部分患者的腫瘤阻塞令導管不能進入膽管,放不到支架;而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後,腫瘤亦可能繼續生長,令膽管再次收窄。」

 ECDS 支架
ECDS 支架

另覓引流位置

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十多年前引入超聲波內窺鏡引導下膽管十二指腸引流術(ECDS),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解釋,「ECDS利用繞道的方法作引流,利用內窺鏡於十二指腸適當位置建立通向膽管的通道,並放入特製、啞鈴狀的支架,確保不會移位令通道閉合;也夾住膽管和十二指腸壁,令膽汁、食物不會滲漏至腹膜。」ECDS亦有成功率更高、手術時間更短、避免腫瘤再阻塞的好處。

成功率逾九成半

為了解ECDS手術成效,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與法國、丹麥、比利時、意大利、泰國和澳洲的醫療中心合作,於2017至2020年為155名惡性膽管阻塞患者隨機採用ECDS和傳統膽管鏡引流作治療,並觀察一段時間。研究結果發現,ECDS的手術成功率達96.2%,傳統膽管鏡引流只有76.3%;手術時間上,ECDS只需10分鐘,比膽管鏡引流快了15分鐘;一年支架暢通率則相若,ECDS有91.1%,膽管鏡引流為88.1%。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張源斌認為,「目前香港已完成二百多次ECDS手術,亦愈來愈多公立醫院採用此技術,希望日後可以更為普及,讓更多患者受惠。」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ecds引流膽汁-解決惡性膽管阻塞/396612?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