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安娜 Anna Wong|致力引導潛力女企成初創獨角獸

題目中的「創造安娜」並非指Netflix美劇《Inventing Anna》內的Anna Delvey,而是指同樣年紀輕輕,卻已創造了一個跨國女性企業平台「Female Entrepreneurs Worldwide」(簡稱FEW)的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安娜(Anna Wong)。她醉心研究FEW上由女性領導的公司和項⽬,希望引導真實兼具潛力的女企業家成為初創獨角獸。她笑道:「我不明白她(Anna Delvey)為何選擇詐騙⽽不腳踏實地,做不到富⼆代也可以做富⼀代;《The Dropout》的Elizabeth Holmes亦然,既然可以欺騙投資者90億美元,為甚麼不聘請專業人員幫她實現真正的醫療夢?」

Anna也像一般人般由打工開始,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任職公關,最難忘是為上市集團主席及醫療保健產品做公關工作,讓她練得一身「善用戰略、實事求事、不能出絲毫差錯」的好武功,奠下她創立FEW的基礎。不過她始終對公關行業沒太多興趣,喜歡發揮創意的她,開始想自己創業。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說:女孩在童年時期會傾向仰慕自己的父親,Anna也不例外,她在一個潮州大家庭中長大,或多或少也面對著重男輕女的問題,上有兄姊下有弟妹的Anna希望突圍而出,於是透過創業姿態去尋求營商父親的認同,九年前嘗試了第一次創業,當時只有25歲的她想透過話劇和角色扮演模式,教授小孩英語,把這理念帶進中國市場,卻遇上各式各樣的市場和文化差異問題,令她首次創業就觸礁,最後唯有斷然回港。

回港後,Anna沒有放棄助人夢,只是轉了個形式。一開始,建立了一個搜尋引擎,用家能透過引擎搜尋世界各地的職位空缺,使有意到外國工作的年輕人更容易達成夢想。後來AnnaTedx Talk講座認識了之後與她合辦FEW的Inès Gafsi,發現大家都有感不同年齡層、國籍、背景及生意類型的女性,普遍沒有太多自信為自己爭取權益,無論是打工者要求加人工、創業者要爭取投資者入股,還是做生意為產品定價等,也較為保守被動,加上有數據顯示女性主導的公司較難融資,於是她在2015年毅然把搜尋引擎生意及股份轉讓予其他股東,全力和Inès發展FEW,協助全球女性創業。

FEW平台最初主要做企業孵化器,為女性企業家提供創業大三基本元素:資金、資源和人脈。她解釋:「其實20年前企業孵化器已在美國出現及流行,例如AirbnbUberFacebook等在未成形前,都是透過這些孵化器,將理念轉化為可行商業模式,再透過引進策略投資者及市場業務拓展,逐步擴展和壯大業務,最後成為企業獨角獸,而孵化器近年亦開始在香港出現。」幸運地,Anna幫助別人之餘,亦遇到不少貴人樂意幫她,包括她的兩位伯樂Diana ChouMoses Tsang,兩人的無私協助和指導,令她在公司的⽣意模式、營運、領導能⼒和待⼈處事方面更加⾃信,很快她就建立出強大的投資者數據庫及完善的資源系統,更滙集了一群極具經驗的導師,她笑言:「很多女性不懂分配股份,例如她們會提出50/50,⽽這是最差的股權結構,所以創業者們很需要導師的指引。」現在她亦成為了別人的伯樂,協助不同範疇的女企業家籌集資金,為他們解決問題及策劃各種市場方案。每年,FEW都會從數百份創業計劃書當中,挑選三個最具潛力和爆發力的,為她們提供一百萬元資金輔助。短短數年間,FEW業務已拓展至深圳、上海、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地,並已幫助過許多國家的女性創業。接下來,她亦準備開拓卡達及杜拜等中東市場,而歐洲和美國亦在計劃清單上,做到真正的「worldwide」。

『香港女企業家是機會主義者,很快能跟上潮流;內地比較宏觀,很能捱苦,亦具國際視野;新加坡的則比較實際,很少會take risk。』

喜歡助人的Anna並不限制自己於「幫助女企業家」這個範疇,「全球只有約10%的女性能成為企業家、C-level,這些人擁有很多特權或特別待遇,我在想如何能夠將這些特別待遇分享出去,讓其餘90%女性受惠。例如一位普通的30OL,可能每天上班下班,很少機會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眼界,而其實她是希望有這個機會的。」於是AnnaFEW開創了一條新支線「#FEWomen」,並推出了一個網上平台,全球任何一位有興趣成為女企業家或想自我提升的女性,也可以申請成為會員,入會後能參加不同主題的網上課程及一對一諮詢;同時FEW亦與不同的時裝、化妝及護膚、珠寶、汽車及藝術品牌合作,為會員提供不同的體驗活動及折扣優惠,包括珠寶工作坊、養身療法、靈性冥想練習及藝術鑑賞等等,務求為更多女性帶來一些新的學習機會和新體驗,從而提升她們的自信。

『女性能透過自信來提升自我形象,而自信是來自內涵、⾒識和對自我價值的了解。』

Anna說經營FEW的最大困難是女性的價值觀,原來現今仍有不少女性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她們從小被灌輸成功的定義就是結婚生子,反而當上CEO並不比嫁得好來得重要,同儕當中更存有互相競爭,例如哪個嫁得好、哪個較快組織家庭等等,種種因素令較少女性願意長久維持繁重的CEO工作,有研究更指女性不是沒有能力當上企業家,而是她們最後會為家庭而選擇放棄事業,女性難以兩者兼顧的情況亦令Anna感到有點婉惜,她強調:「所以我希望女性要支持女性,不要存在妒忌和競爭,讓女性能在市場上佔更多席位。」

『我希望women support women。我喜歡看到身邊的人成功,因為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推動力。』

除此之外,Anna也主力為一些大企業提供顧問諮詢及擴充市場等服務,例如知名基⾦吉安資本管理、皮具品牌Campo Marzio及時裝品牌Hobbs等。每天忙著照顧不同的女企業家,令她本人近年也開始反思,「最初兩三年的我比較進取,希望快速增長、融資、IPO上市,但近年我在想這是否成功的唯一公式?是否要選擇累人的九九六工作模式才能成功?」幸而AnnaInès最後都選擇了「Don’t just make money. Make an impact.」,而她們的股東也有相同的經營理念,非賺大錢不可,反而期望可以幫助更多年輕女性一圓企業夢,為其⽣命創造價值,即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既能產生盈利,又能解決特定社會問題。她解釋:「現今社會很極端地要你短時間內給予回報,所以整個世界開始出現問題,例如疫情下工廠停工,天空突然清澈起來,反映出我們把地球用得太盡了;營商也是一樣,我們一直被教育要最大化自己和員工的工作價值,但其實員工健康快樂,企業才可持續性地經營下去,並非每分每秒也要用盡所有人力和資源。」

為了實踐可持續性的生活模式,近年她自己也減少了九九六工作,me time亦成為Anna工作過後最大的充電時間,她愛在YouTube頻道收聽一些撮要版本的心理學、行為學及經濟學理論,亦會每天花一小時來做運動舒壓,她提到學懂與壓力共存也很重要,「越成功就要面對越多壓力,最舒適的『躺平』狀態未必對你將來最好,所以有壓力未必是壞事,但要學懂冷靜面對,例如我會將每件事形象化,在腦內想像一次該事情最好及最壞的狀況,然後會預先準備數個解決方案,當你有後備方案時,壓力和擔心自然能減少很多。」

一直引領女性步向成功的Anna,自己又會如何定義成功?她說:「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就是成功。」希望FEW能成為全球品牌,將助人的使命數百載地流傳下去。「我的終極理想,是當有一天我老了,便開設一間摩登孤兒院,成為校長。」由始至終都以慈善為夢想,人美心善就是這種。

相關文章:

【30周年企劃】從書法到紋身 Kapo Liu:「想以很酷的形式傳承書法技巧與魅力。」

專訪M+博物館館長Suhanya Raffel及策展人Stella Fong

專訪|領賢慈善基金(FIF)行政總監張詩賢:我想改變藝術家「搵唔到食」的刻板印象

Powered by YAR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