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娛樂圈|娛評 6間戲院結業證經營困難 業界需要更實際支援而非「打打氣」 從韓國例子引證推動文化產業收入龐大

1.香港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都面對困境,從地產界到零售業、飲食業,各種數字都顯示著經濟下行。至於電影界別,隨著旺角朗豪坊Cinema City結業,再到九龍城廣場的影藝九龍城租約期滿不續租,今年初至今,已累計有6間戲院結業,約是全港戲院數目的十份之一。

九龍城廣場的影藝九龍城,成為今年初至今,第6間結業的戲院。
九龍城廣場的影藝九龍城,成為今年初至今,第6間結業的戲院。

2.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日前表示,不能從一間戲院,因個別原因結業,就認為業界生意不好。他以戲院座位數目作例子,指數目有輕微增長,引證業界生意並非不好。

3.然而局長的想法,明顯與業界有出入。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表示:「電影票房數字大了,不代表戲院賺得更多。」更指影藝九龍城只是開業5年便很快結業,其實「是一個不太好的信息。」更直指:「如果有得做,冇人會結業。」

4.其實電影業界的情況,早已響起警號。2020年在疫情關閉戲院後,2021、2022、2023電影票房總收入都每年有增長,至2023年,就有14.33億。但要留意的是,2019年雖有社會運動影響,但票房都有19.23億,比2023年足足多出4.9億。數字證明,業界的收入大不如前。

即使2023年電影票房總收入比去年有增長,但比2019年仍差得遠。
即使2023年電影票房總收入比去年有增長,但比2019年仍差得遠。

5.根據田啟文所指,一張戲飛需要和片主拆賬,業主亦會根據戲院營業額再收租兼拆賬。可以理解,戲院收入其實不高,再加上租金、人工等開支,從營商角度而言,不是一盤易賺的生意。加上電影院有長者票、日間票等各種優惠,即使全院滿座,都不代表有高收入。還有,座位多不代表會坐滿,綜合以上各點,回應楊局長以戲院座位數目作例子,其實反而不恰當。

6.拿鄰近地區最成功者韓國作例子,1998年,韓國以「文化立國」為口號,到1999年,以「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推動這項政策,以電影、文學、音樂、藝術、美術等帶動相關文化生產的發展,並以產品出口為絕對導向。

韓國政府決心從上至下推動文化產業,結果帶來天文數字的收益。
韓國政府決心從上至下推動文化產業,結果帶來天文數字的收益。

7.韓國政府提供實質支援,不單單是口號。例如放寬各類審查管制、降低外資門檻,並且允許跨國企業涉足文創產業,成立文化產品交易部(Cultural Product Trade Division)和全球內容基金(Global Contents Fund)等機構,提供文創產業發展所需的各種支援。而最終成果,在短短20年內已超乎想像,韓流更成為全球現象,每年帶來收入達天文數字,例如2022年就達到12.35億美元的順差「韓流收入」。

8.學界已有大量文獻分析韓國娛樂文化的成功之道,即使放到香港,都有絕對的參考價值。其實香港的影視界有極深厚的根底、歷史,也有如今政府最趨之若鶩的人才。多年來政府信奉自由市場,似乎已不足以應付如今電影業的困境。雖說要仿效韓國的例子,也實在妙想天開,但楊局長其實有講到:「政府會繼續和業界努力,推廣電影,也希望市民多消費。」相信業界更希望的,是政治確實地認同電影業的困難,並在「推廣電影」上,實際地從政策上、硬件與軟件上入手,而非打打氣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