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機械賽摘冠 協和生為港爭光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三位中六學生,憑設計「Planet Resources Hunter」,奪得「世界奧林匹克機械人競賽」公開組(創意賽)冠軍。(左起)校長朱啟榮、副校長馮華成、中六生麥建荣、梁皓鈞、林家進及夏明偉主任。

(綜合報道)近年有不少學校都在校內設機械人小組,培養學生在科技教育的興趣之餘,也鼓勵他們參加相關比賽,甚至到海外比賽,擴闊視野。Elsie知道,位於黃大仙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去年底就有三位中六學生,聯同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匯基書院(東九龍)及港澳信義會小學的學生,代表香港到俄羅斯的索契,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機械人競賽」(World Robot Olympiad 2014),其中協和書院的學生,就憑設計了一個太空探索能源機械人,成功取得公開組(創意賽)冠軍,為香港爭光。 Elsie早前到過協和書院,看過了學生得獎作品「Planet Resources Hunter」,知道他們學砌機械人只有短短四至五個月,但竟然取得國際比賽中的大獎,聽師生們引述評判的說法,知道他們得獎的原因,是在於作品的意念具原創性及有創意,因此能打敗同組的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地選手,奪得世界冠軍。 是次得獎的三位中六生梁皓鈞、林家進及麥建荣,均有修讀資訊與通訊科技,也是該校去年才成立的「工程學實踐學習社群」成員。梁皓鈞跟Elsie說,他們最初接觸機械人元件套裝時,可說是「零認識」,後來慢慢摸索下,開始能拼砌出能執行任務的機械人,更嘗試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機械人競賽」香港區的選拔賽,並在創意賽取得冠軍,可代表香港到俄羅斯出賽。 聽林家進講,創意賽的主題是「機械人與太空」。「比賽的規則是要設計一個機械人系統,幫助人類在外太空執行任務。我們想到地球正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而某些星球其實有適合地球的能源,於是就想到設計這個機械人。」 麥建荣就向Elsie解釋,他們所設計的太空探索能源機械人,除了能探測甚麼地方有能源,並可鑽取能源外,最特別之處,就是設計了個可鋪設和回收路軌的系統,即使機械人去到地面崎嶇不平的星球,仍可順暢地行走,不會那麼快損毀,這亦是評判們認為最具創意的點子。「我們的靈感來自生活,看到港鐵的路軌,認為可以應用在設計上,方便機械人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但考慮到資源問題,不可能帶太多路軌上太空,於是想到回收路軌後再用。」 三人不諱言,是次到俄羅斯參賽,是沒有預計會得獎,因為相對其他國家學生的作品,他們作品的規模不大,資源也不多,例如台灣學生利用水做發電能源,於是把整個水族箱帶去索契,也有其他國家的學生製造了一個等身大的機械人,而且還可以走動,因此三人知道得獎時,絕對是喜出望外。 要製作一個機械人,過程中自然遇到很多困難,包括預備時間不足、要克服物料上的限制等。梁皓鈞說,在編寫電腦程式時,也體會到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原本以為電腦程式寫甚麼,出來後就是某個樣子,即是一加一等於二,但原來真正操作時會有不同,例如機械人因地面摩擦力而移動,發生碰撞後,數據又不同了。」 該校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夏明偉跟Elsie說,同學通過是次參賽,除了學到機械設計和程式編寫的知識外,最重是培養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在製作時,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每個都是必須解決,否則就不可以繼續下去,過程中亦會用到不同技巧。」 事實上,今次三位同學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機械人競賽」,獲益的不單是他們自己,通過經驗分享,其他同學也可以獲益。校長朱啟榮跟Elsie講,協和書院近年推行源自英國倫敦的「知識管理」理念,早前更獲「最受推崇知識型機構大獎2014(香港)」的至高獎項,且是全球首所獲獎的學校。 「我們鼓勵校內的知識,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原先最主要做的是老師層面,但夏Sir卻引入到學生層面,後來成立『工程學實踐學習社群』,同學可以交流知識和互相鼓勵,比賽經驗也可以分享給其他同學。」朱校長說。 提到是次出外參賽的團費,負責帶隊的副校長馮華成表示,當知道三人入圍後,而家長亦願意讓他們到俄羅斯比賽後,旋即聯絡校友籌款,加上校內的「協夢成真獎學金」和其他資助等,共籌得七萬五千多元,足夠赴俄羅斯的團費和三人的少許零用,所以是次旅程,同學都毋須付任何費用。 現時學生到海外比賽的機會,的確愈來愈多,Elsie認識不少學生,回來後都說眼界大開,因為參加國際賽的,主要都是精英,即使自己未能獲獎,抱觀摩心態去參賽,認識其他人,吸收別人的長處,自己也會獲益,所以同學遇到這些機會時,真的要好好珍惜。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