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風波後 行程減半至六個 學生內地交流團「大縮水」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特區政府每年均資助高小和初中學生到內地短期交流的「同根同心」計畫,國教風波七月爆發後,政府遲遲未公布最新計畫詳情。據本報獲悉,教育局即將公布今學年的內地交流計畫詳情,但由去年十四個行程,大幅減至只有六個,當中三分二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承辦。 有學校和教團均認為,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團,了解中國國情是有必要,但帶團的老師無論在出發前預備或活動後的解說,都要有充足預備,讓學生全面了解中國發展,而非偏頗的認識。 資助高小和初中學生到內地交流的「同根同心」計畫,一直透過公開招標委託機構承辦交流活動,於每年暑假前公布,方便中、小學在校曆中安排活動;惟七月初爆發國教風波,之後矛頭更指向內地的交流活動疑有洗腦成分,令政府遲遲未公布活動詳情。據悉,教育局最快今日向學校發通告,邀請學校報名參加,一如過往,行程由兩日至四日不等,教育局會資助團費七成,學生一般只須繳付二百至三百多元不等。 教育局資助團費七成 今學年共有六個交流行程,考察地點均在廣東省,包括廣州、惠州、肇慶、開平等地,按不同主題,參觀有特色的建築、環保設施、國家自然地貌。六個交流行程中,四個由教聯會承辦,另外兩個由港京管理人才交流中心承辦(見附表)。據了解,中標的兩個機構均符合招標條件並索價最低的投標書。 一直有投標「同根同心」內地交流計畫的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表示,整個招標過程,早在國教風波前已完成,不少學校亦查問新學年的行程,但教育局未有明確透露何時公布。他表示,學校一般會安排聖誕或復活節進行內地交流,但現時要安排聖誕成行根本沒可能,「即使教育局今周公布報名詳情,鑑於酒店和安排行程需時,聖誕期間亦不會成團,估計最快要到明年才會開團。」 活動棄「回祖國」字眼 鄧飛透露,當局對交流行程中的細節作出規限,例如過往給予學生的「學習材料」或「小冊子」,日後只能統稱「行程」,活動計畫又不能使用「回祖國」字眼,要寫成「到中國內地」;鄧形容是「去政治化」,認為當局過於憂慮。 有校長和教團認同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團,了解中國國情是有必要。身兼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總幹事的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說,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團,全面了解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對學生成長有好處;但若果在小學或初中階段,去內地參觀革命勝地,灌輸共產黨成立的歷史,他則認為不適宜。 校長:學生須了解中國國情 津貼小學議會顧問、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亦同意學校不應因爭議而停止參與內地交流活動。「學校應以校情作出安排,不應因為曾經出現爭議而停止參與,否則便是『自我審查』,若果認為活動是洗腦,便更應該到內地去看看,了解內地的國情和民情。」張又認為,整個交流活動重點在於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包括出發前的學習準備,和活動後老師對學生的解說。 東區家長聯會副主席趙明相信,學校不會因為國教風波而停止參加這些內地交流活動,但在社會關注國民教育下,家長會留意子女參加這些活動的詳情,認為學生日後參加內地交流活動會更有成效。 本報教育組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