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互通廣開源 做好監管穩信心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和內地證券監管機構簽署備忘錄,兩地基金互認可望在七月一日實施,繼股市滬港通後,進一步打通兩地金融市場的經脈,有利內地逐步開放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本港金融中心地位更會如虎添翼,條件是要做好規管,穩步有序推進。 根據基金互認安排,本港和內地註冊的基金,符合兩地一致的標準的話,可以在對方地區接受客戶買賣。內地證監會測算,符合互認條件的香港基金約有一百隻,內地基金約八百五十隻,初始投資額度進出上限各三千億元人民幣。 這是內地逐步開放金融市場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個里程碑。對本港來說,好處不僅是讓市民有更多元化的投資產品選擇,更會成為吸引海內外資金來投的強力磁石。 現時在港買賣的基金,本地註冊的不足一半,預計當中不少會摩拳擦掌吸引「北水」來投。更深遠的影響是,這一安排將吸引更多國際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推出在港註冊的基金,以符合招攬內地顧客的條件。 資產管理中心 人財兩得 另一方面,內地經濟增長雖然放緩,但是速度仍然跑贏眾多發達國家市場,這個基金互認安排,亦會吸引國際資金透過本港的平台去認購內地基金,以分享內地經濟增長紅利。 這兩方面的動力,將吸引大量基金管理機構來港做生意,資金和人才薈萃,鞏固本港作為亞洲首屈一指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刺激消費活動和提供各階層就業機會。 根據凱捷和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全球財富報告,全球擁有一百萬美元以上可進行投資的人士,亞太區佔近三分之一。中國以及傳統中東富國固然有相當多富裕人士,在東南亞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富裕人士亦增長迅速。 新加坡近年比香港積極發展做區內財富和資產管理中心,現時資產管理規模達十萬億美元。香港則有背靠中國大陸之利,管理資產規模達十二億五千萬美元,與內地達成基金互認安排,將有利香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鞏固本身的資產管理中心和人民幣業務離岸中心的地位。 確保不出亂 續飲頭啖湯 本港在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過程中,再三「飲到頭啖湯」,其他地區的金融中心虎視眈眈。本港要保持這個優勢,須確保開放過程不出亂子,贏取內地信任繼續善用本港的獨特條件作各種「先行先試」,同時要維持國際投資者對本港制度和運作的信心。 現時各地股市交投量中,散戶只佔紐約股市百分之二,佔港股兩成,佔滬股則高達九成。近來本港部分「乾炒」股份大上大落,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經一輪急升後,在一個多小時內暴跌逾四成最為誇張,市值一下子蒸發了逾一千四百億元,成為國際財經新聞。由於這是內地資金透過滬港通南下的愛股,更引起國際關注港股會否「A股化」,以及本港監管機構維持市場穩定有序的能力。 基金互通機制涉及機構投資者,有利配合內地引進長綫投資者,減輕散戶短炒影響市場波動的目標,兩地監管機構更須步步為營,循序漸進,避免鋪設讓大鱷興風作浪的平台。 社論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