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土種營格鬥 嚴選靚菜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市面近日推出多款水耕菜,聲稱以水栽種,確保零污染,可免洗即食。雖然好評如潮,但亦有專家表示,水分欠缺微量元素,養分不及泥土。文:Kimmy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杯裝水耕沙律菜、即摘即食水耕菜牆、水耕菜自助餐……最近香港捲起一股水耕菜熱潮,更成了百貨公司及餐廳的新噱頭,究竟這類蔬菜有何妙處?漁農自然護理署農業主任陳兆麟(上圖)表示,「水耕」種植方法(Hydroponic),簡單說即是以水代泥,由水攜帶養分,讓植物在無土的種植系統內生長。初期先以火山石組織或泥土栽種,發芽後才移至水槽。過程中會按需要加入營養液作肥料,以確保植物獲取足夠營養,健康成長。 免洗即食供應足 陳兆麟認為,水耕菜有兩大特點,他說:「最大賣點是清潔衞生,因為不以泥種,不易滋生昆蟲,不怕因未洗淨而進食了殘餘物如泥土或蚊蟲。另由於可在室內種植,全程控制生長環境,例如以植物燈代替陽光,助蔬菜進行光合作用,又循環使用營養液代替肥料等,故毋須以農藥催谷生長,可減少使用化學肥料,確保蔬菜成分天然,不怕會進食了有毒或化學物質。」他表示,自從於工廈設立了「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培植水耕菜以來,從未發現蟲害。他甚至保證,市民購買杯裝水耕菜後,即開即食便可,毋須清洗。 水種比較可取 方麗影補充,水分中的營養不及泥土般多元化,然而水耕菜不含農藥,兩者權衡下,認為水耕法確有其價值,水耕菜含有蔬菜最基本的養分,大家毋須擔憂水耕菜營養不足。「如蔬菜含有殘餘農藥,除去皮及去葉外,便只可靠清洗過程減少農藥殘留。一旦清洗不周,或農藥已進入植物內層,食用後便有可能攝入毒素,人體必須經長時間才能將之代謝分解及排走,對健康或有不良影響。因此相比下,認為水耕菜確有可取之處。」 欠缺微量元素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綠田園有機耕種導師梁志添(左圖)透露,雖然未知現時水耕菜所使用的營養液成分為何,但估計為主要營養素如氮、磷和鉀,當中以氮肥比例最高,以催谷生長和增加生產,故限制了蔬菜所含的養分。土耕則可增加蔬菜中的微量元素,例如鋅、錳及鐵質等,他說:「植物體由主要元素組成,植物對此需求量較多;微量元素恍如健康補充劑,有助植物的生化反應,需求量較少,並非必要元素,但可令農作物生長得更為健全。植物可從空氣和水中吸取碳、氫及氧三種元素外,其餘則要由泥土提供。」他舉例,如生菜可獲取某些微量元素,便可增加纖維量,令其更爽口,增強口感。 農作物種類受限 對於這種新引入的種菜方法,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食物及營養科學課程主任兼高級講師方麗影博士(上圖)認為,水耕菜像學生小時候以濕棉花學種芽菜般,現時則把種子放於營養液上,讓其吸收水分發芽成長。她同意這確實為一種避免殘餘農藥的方法,令蔬菜乾淨衞生,兼可確保產量不受氣候或環境影響。營養學上與一般蔬菜大致無異,且保證不含殘餘農藥,故可安心食用。 不過她強調,因水的養分不及泥土豐富,以致限制了可種植的蔬菜種類,此乃水耕法的唯一缺點,「以水代泥對蔬菜的養分沒太大影響,不過,由於水分的營養比較弱,故暫只能裁種出沙律蔬菜這類較幼弱的菜種,例如火箭菜、芝麻菜及紅芥菜等。根莖類蔬菜仍必須以泥土穩固根部,方可讓其長根結果,不適合水耕種植。」 ■蔬菜統營處的水耕種植系統,可於二十一天內生產三十公斤蔬菜。 ■全環控水耕技術可為蔬菜設定最適當的生長環境,例如控制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