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基倘失資助 學費須加27%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英基學校協會近日與教育局開會,討論政府日後對英基的資助模式。英基主席唐家成形容會議的結果「不樂觀」,雙方未有共識。唐家成指,若政府逐步撤回每年對英基近三億元的資助,學校需逐步上調學費兩成七,明年新學年學費則視乎討論的進度及通脹而定。教育局回覆指,英基不應與直資學校比較,因兩者在課程、學生組合及理念均不同。 成立半世紀的英基,每年獲政府逾二億八千萬元定額資助,教育局本年中提出在不影響教育質素下,明年起逐步將英基轉型為「自負盈虧」。英基主席唐家成指,曾與教育局多次進行會議,他形容會議的結果「不樂觀」,雙方仍各持己見。 「教育局仍認為英基每年獲公帑資助是歷史遺留的問題。若要維持現有資助額,應提出足夠理據支持。然而,即使我們願意於監管規條內加入部分直資的監管模式,仍未能游說當局維持現有資助額。」唐家成說。 唐家成要求教育局維持對英基學校的現有資助,甚至與直資看齊。「政府資助佔學校總收入兩成,一旦政府堅持逐步撤回資助,學校需逐步上調學費兩成七,以補貼收入。」 他又指,現時英基學校每年的小學學費為六萬三千元,中學學費逾九萬五千元,明年三月將檢討學費,新學年加學費與否,視乎與當局討論的進展及通脹而定。 唐家成坦言,為爭取資助,將考慮調整收生政策。「現時學校非本地生與本地生為七三比例,我們正討論兩者分開收取學費的可行性。」他又強調,英基學校「最終不一定轉為直資」。 教育局回應指,英基不應與直資學校比較,因為兩者不論在課程、學生組合、辦學理念及運作模式均有不同,又強調直資學校的監管制度較英基嚴謹。教育局又指於檢討英基的資助安排上,將考慮英基於教育體系的定位,並確保現有學生的利益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