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用文化化解大城市“焦慮”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用文化化解大城市“焦慮”

“全球的城市大部分都有這兩個現象,焦慮不安和急躁緊張。而我相信文化應該呈現一種從容和和諧,讓精神追求融合於每個人的生活中。”

在第八屆北京文博會“2013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台灣誠品集團董事長、創辦人吳清友用“喜歡做、甘願受”形容他心中的書店、城市與文化堅守。

書店打造多元文化空間

如今,95%或以上的圖書在網上可以買到。在全球實體書店普遍經營困難的當下,誠品書店的頑強生存令很多愛書人欽佩不已。去年全年,被譽為台灣的“文化地標”的誠品40家門店共計接待顧客1.2億人次,舉辦約4500場活動。

在63歲的吳清友看來,不斷營造文化體驗是其經營的精髓所在。

“到了誠品,你會無意中參加一場座談會,看到一個歌手在某一個角落讀書;你還可以看到攝影展、畫展、建築模型展覽,或者見到一些年輕的文創工作者尚不成熟的作品……”他說,這都是在營造文化氛圍。

自1997年起,誠品就開始以“誠品課堂”的方式邀請專家、教授到書店裏授課,至今授課2360堂,還陸續開辦了自己的畫廊、文學電影院、音樂廳等場所。 誠品有一支近200人的創意團隊,負責不同文化創意領域的文案、活動、視覺、美術設計等工作。每年,誠品舉行約4500場文化活動,其中既有音樂會,也有畫展和戲劇演出。

吳清友說,一家書店販售的書籍在哪裏都可以買到。因此,要通過以文化為核心的活動、鼓勵創作者與消費者互動,搭建各種跨領域、跨業界的信息交流平臺,為顧客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空間,讓其體驗到一種不可被取代的氛圍。

靠“心念”度過賠錢15年

誠品書店創設於1989年。這家伴隨了一代人成長的書店,在初創時期也曾一度賠錢。

“一開始,我準備賠五到八年,沒想到自己的能力比預期的更差,一賠就是15年。”如今已是滿頭白髮的吳清友說,自己當年創設書店的時候面臨一次手術,正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因此考慮把愛、善、美這些生命中可貴的元素,轉化成人文、藝術與創意。但由於學機械出身,也沒有經營書店、畫廊的經驗,書店一直賠錢。

他說,在痛苦的年代,自己領略到了心念的力量。他認為,人文思維跟商業思維的融合,是誠品受到歡迎的原因。大部分書店將顧客當成消費者,而我們認為一個人在某一個時刻來到書店,要珍惜他的那段生命,所以書店應該是一個安頓心靈的空間。

“經營書店不是追求商業利潤,應注重人文關懷,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他說,自己常用“喜歡做、甘願受”形容自己對於文化的熱情與堅守。

文化是城市的內在氣質

明年底,大陸第一家誠品旗艦店將在蘇州開業。談到對未來的構想,吳清友充滿期待:“每一個城市都是獨一無二的,按照市民最需要的氣質和靈魂的空間,營造人文關懷和藝術氛圍,將是誠品書店最大的主題。”

“在蘇州的誠品,我們除了規劃了傳統書店之外,還隨不同季節、光線營造氛圍。比如在半室內和戶外,在花園、湖畔或者廣場的空間,我希望這個空間可以跟春夏秋冬相呼應,在黃昏和有星光的夜晚都有不同的效果。”他說。

如今,全球的城市大部分都有這兩個現象,焦慮不安和急躁緊張。而吳清友相信文化的本質是愛、善、美,文化所呈現的一種從容和和諧,可以讓精神追求融合於每個人的生活中。只有每個人心靈充滿著人文關懷與文藝氣息,才能共同創造文明的城市。

他深情地說:“我所期待書店的存在是一個生活美學,是人文而友善的,是市民集體參與的創作空間,更是普羅大眾精神心靈的喜悅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