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父母心何在?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帶兩個女去打預防子宮頸癌的HPV疫苗,因為某機構大力推廣青少年接種計畫,阿李媽媽上網看過資料後才起行。第一項手續是登記及繳交注射疫苗費用,當然也要簽「免責條款紙」,之後見醫生,看看打兩支或三支較適合。 年輕女醫生說:「這疫苗針至少有效五年。」五年之後如何?網站沒有提及喎,點算呢?打兩支最少也要花上千五元,又不肯定可否終生有效…… 缺乏醫學知識的阿李媽媽請教年輕女醫生:「對於Pre-teen,遲一、兩年打保障是否更佳?我女兒才九歲,斷估不會十四歲這麼早發生性行為吧。」 年輕女醫生冷笑一句:「哈哈!我點知你個女。」 她沒錯,她真的不認識我女兒,也不可以保證甚麼,所以病人也沒法得到她的專業意見。她老是叫阿李媽媽再讀一遍免責條款紙,並用原子筆Underline她讀出的字,好像假設阿李媽媽是文盲,上來補習中文。這種態度既不Helpful,更不關懷,還要諷刺一個正在疑惑的母親,她可有聽過上一代常說的「醫者父母心」? 不好受,阿李媽媽說要再考慮一下,畢竟是讓人把「東西」注射體內,是否該找個可信任(最少可溝通)的醫生呢?出去,想叫姑娘退錢,姑娘說已經見過醫生喎,退錢要問醫生,付錢上來這機構就是讓醫生諷刺,是怎樣搞的「家庭計畫」? 李敏,偵探\言情\少兒小說作家,也是常在親子專欄出現的「阿李媽媽」,兼職編劇、填詞人,公餘為家長義工,不定期到中小學出席寫作及閱讀講座。 e-mail:erica_liman@sinahappy.com 逢星期二刊出 李敏 (阿李媽媽) 今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