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圍呂小倍增電子書包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近年學校推行「一人一機」電子學習愈趨普遍,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上學年起在小二及小四級其中三班,推行「電子書包」,以「一人一機」裝載各科電子書。校長薛鳳鳴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電子書包」比傳統書包平均輕兩成,且有助教授作文手法及抽象概念,目標下學年全校十班,即三分一學生使用「電子書包」。 地區名校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一直吸納不少出身中產家庭的學生,校長薛鳳鳴指,去年初購置四十部平板電腦,教授天文科學及科技科的光害及宇宙等概念,「惟平板電腦須共用,令學生的功課要『堂堂清』,教學亦流於表面。」她指,上學年起在小二及小四級其中三班推行「電子書包」,學生須購置平板電腦,「一人一機」裝載各科電子書,提高學習的深廣度。 薛鳳鳴指,「電子書包」比傳統書包平均輕兩成,「學生多來自中產家庭,故買平板電腦負擔不大,並會購買較輕便的平板電腦機套,減低重量。」她透露,本學年擴展至小二至小五,共八班採用「電子書包」,目標下學年擴至小二至小六共十班,即三分一學生使用,惟強調電子學習不是「神仙」,不能全面取代傳統教學,故考試及功課仍維持以筆作答。 電子學習有助減低學生學習差異,薛鳳鳴不諱言「電子書包」有助教授作文手法及抽象概念,「以往學生難以掌握中文科作文常用的移步法,因為學生僅空想取材的路綫﹔現時通過平板電腦,拍低路綫的特點,有助學習移步法。」 她又指,電子學習可顯示各種月照,取代傳統的筆紙記錄,方便學習。至於如何避免學生成為「低頭族」,沉迷打機,她指已提醒家長監察子女的使用情況。 教育局近年重點發展電子學習,薛鳳鳴坦言此舉是「燒銀紙」,但甚為值得,「有火車卻沒有火車軌怎行呢?若學校未有無綫網絡,難以推行電子學習,當局能否向學校發問卷,了解怎樣突破硬件上的限制?」她又指,學校的資訊科技人員因前景欠佳而流失率嚴峻,「能否增設常額的相關職位?令學校毋須聘請外援,保障學校私隱。」她建議政府檢視學校的網絡設施,跟進發展電子學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