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中醫藥調治(二)

痛經的中醫藥調治(二)

本文繼續介紹一些紓緩經痛的方法,希望對各位女士有幫助。
1、解痛小偏方
偏方一:一杯開水,加入兩大匙紅糖,攪勻,熱熱的喝下去,香甜溫暖,痛經會有所緩解,而且,還能幫助經血更順暢的排出。
偏方二:取一隻乾淨湯匙,倒入約五分之一匙雲南白藥‭(‬藥粉‭)‬,再加適量白酒調勻後服下,有較明顯的止痛效果。
2、鎮痛食譜
當歸生薑羊肉湯
用料有羊肉500克,當歸60克,黃芪30克,生薑5片。先將羊肉切塊,與當歸,黃芪,生薑一起燉湯。加鹽及調味品,吃肉喝湯。這款湯具有益氣養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經痛。
薑棗紅糖水
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將前兩味洗淨,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煮。喝湯,吃大棗。具有溫經散寒功效,能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行氣導滯,適用於寒性經痛及黃褐斑。
玄胡益母草煮雞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鐘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具有通經、止痛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功效。
姜艾薏苡仁粥
乾姜、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藥汁同煮至熟。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及潤膚功效。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3、貼膏藥法治療痛經
用麝香止痛膏,經前作痛、腹痛拒按者於經前開始貼‭;‬在月經中後期隱隱作痛、喜按喜熱者在行經時貼。在疼痛部位及尾骶部各貼1張,1天換1次,一般連貼3天可見效。
4、點穴法治療經痛
以食指指腹點按合穀‭(‬位於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間‭)‬、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上三寸脛骨後緣‭)‬,各點按1分鐘,有酸、麻、重、脹感時效果較好。
點穴法可於經前數日及月經期間進行,每日1~2次。
5、熨臍法治療痛經
用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茴香、元胡各15克,共研極細末,用黃酒適量,炒熱,納入紗布袋中,在溫度適宜時,置臍部或小腹部,不停地熨敷。藥冷卻後,可再炒熱熨敷,直至痛經消失為止。適宜於寒濕凝滯的經行腹痛,症見腹痛喜按喜暖、經水色暗、四肢不溫等使用。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沈碧琼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