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挑戰美防疫漏洞

美國德薩斯州達拉斯市一家醫院接收美國首例本土確診的伊波拉患者後,兩名曾在該院照顧患者的護士,亦先後確診伊波拉,成為美國本土人傳人的首、次伊波拉兩病例。


一個護士受感染,或可歸咎為個別問題,如護士一時不慎未做好個人防護。但兩個護士先後受感染,該院以至整個疾控體制存在系統漏洞的可能,便大大增加。

系统漏洞
美國從西非接回兩名感染伊波拉醫護回國治療,已是多星期前之事。期間西非疫情不斷惡化,陸續有歐洲國家受感染醫護及其他人員被接回國就醫。美國總統奧巴馬亦介入,指揮疾控中心抗疫。

地區警覺低迷,醫院送走疑似病人
但處於美國大州德薩斯州,大城市達拉斯的大醫院,竟在首例本土確診的伊波拉患者首次就診時,沒正確診斷伊波拉,開藥後把他送走。及至兩天後病人病情惡化,才用救護車接回醫院。事實上,此患者病徵早已「掛在面上」。他非美國人,乃由西非疫區利比里亞到美國探親,首次就診已出現發燒及嘔吐病徵。

疑似病人入院,醫院遲遲不作防範
況且,縱收病人入院,在確診伊波拉前,醫院記錄沒顯示曾接觸的醫護及其他人員均穿上合適保護衣物。

不正確使用保護衣物
病人確診後,縱接觸的醫護及其他人員均已穿上保護衣物,但卻不一定穿得正確。例如,穿一層保護衣本已足夠,但部分人員以為多穿幾層更安全。事實上,多穿幾層保護衣,使用後更難脫下。用後保護衣均受污染,若脫下更困難,等同穿着該等保護衣的人員須接觸污染物更久,更易受感染。

有人員用膠布貼住保護衣物袖口,以為更加安全。其實保護衣袖口乃極受污染部分,在此處貼上膠布,即脫保護衣時便需清除膠布步驟,使用者由於接觸污染部分更久,便增加感染風險。

使用設計錯誤保護衣物
保護衣物有「胸開型」和「背開型」兩種。前者鈕扣或拉鍊開在胸前,後者鈕扣或拉鍊開在背後。胸前是保護衣極受污染部分,故「胸開型」使用者脫保護衣時,須接觸胸前極受污染的鈕扣或拉鍊,因而增加受感染風險。

相對之下,「背開型」保護衣安全得多。背部由於遠離病人,是保護衣最不受污染部位,使用者脫衣時接觸這部位的鈕扣或拉鍊,比接觸置於胸前的安全得多。

可惜,在美國使用「胸開型」保護衣的醫院仍多。

地區調查散漫
美國疾控由地區主導,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乃聯邦機關,如非獲地區衛生當局邀請,無權介入防控地區疫情。

若地區疫情防控散漫,及至疾控中心應邀介入時,或須做很多補救功夫。例如,第二名被感染護士曾乘坐內陸飛機來回達拉斯及克里夫蘭,初時只報告回程時有微燒,故回程機的乘客都成追蹤監察對象。但進一步追查時,又報告在往克里夫蘭航班上,雖沒感發燒,但身體卻有異樣,疾控中心惟有把追蹤監察對象擴大至包括此航班的乘客。

值得一提是,該護士乘機回達拉斯前,曾就其背景及出現微燒向疾控中心查詢,該中心竟讓其上機,因而遭輿論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