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檢測標準存異 港府:嘗試統一

中港兩地對於釐定CT值多少屬於非確診的標準有不同。
中港兩地對於釐定CT值多少屬於非確診的標準有不同。

【本報訊】中港通關不久,惟兩地在多項檢測標準上均有不同,包括反映接受檢測者體內新冠病毒量的CT值,多少才屬於非確診,可能影響新冠康復者未能過關。港府表示,將就兩地防疫標準不一與內地作商討,並尋求共識;亦會與本港認可化驗所溝通,嘗試統一檢測結果界定為確診的CT值標準。

內地定義較寬鬆

現時往返兩地均需48小時核酸檢測非確診證明,CT值數字愈大,代表接受檢測者體內的新冠病毒量愈低。內地界定CT值35或以上才屬於非確診,香港則為40,反映內地確診定義比香港寬鬆。

另外,港府設立的檢測中心提供的自費檢測報告,不會顯示接受檢測者的CT值;坊間獲港府認可的化驗所,對界定為確診的CT值標準亦不一。早前港府仍執行強制執測時,豁免確診但康復不超過90日的市民毋須強檢,因為他們雖已沒有傳染力,但體內仍殘存新冠病毒,一旦做核酸檢測便會誤診為染疫人士。

港府昨指,內地單位主要針對本港發出的報告是否無確診來判定相關人士是否符合過關要求。當局了解到現時各化驗所會根據不同國際標準來發出檢測報告,會與化驗所溝通,尋求共識。

另外,對於本港早前出現止痛退燒藥搶購潮,港府稱一直留意着藥物供應情況,強調現時公營醫療系統的藥物等醫療用品供應非常充足,又透露當局正與藥廠商討「睇吓有冇辦法喺藥房賣某一類藥物,有一啲自律性嘅限制」,但強調立法規管的可能性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