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鬧市拍攝 恐釀私隱浩劫

楊景賞指,在市區航拍大多為已獲批准的商業工作。
楊景賞指,在市區航拍大多為已獲批准的商業工作。

近年無人機發展一瞬千里,尤其在拍攝功能上突飛猛進,能夠輕易在高樓大廈之間輕鬆飛翔拍攝,惟同時惹起涉侵犯私隱和安全的憂慮。政府去年6月起實施《小型無人機令》,截至本月中,有12宗執法部門作出拘捕行動的個案。專家及議員認為當局仍要加強相關宣傳教育,提升市民對新法例的認識及飛行安全意識。

政府去年6月起實施《小型無人機令》,除了重量不超過250克的小型無人機,其餘用於各類操作的小型無人機和操作員都必須向民航處註冊。新例實施後約5個月,已有逾1.6萬人透過電子平台「SUA一站通」成功註冊,當中逾1.3萬人登記為遙控駕駛員。然而,該條例並無就無人機的拍攝功能及續航距離等功能再細分等級。

香港無人機協會主席楊景賞指出,一般無人機太靠近建築物拍攝時,會被擾流干擾導致影像不清,惟若無人機具備Zoom in(變焦)鏡頭而又無受強風影響的話,的確可進行拍攝。但他提醒,在鬧市航拍大廈,進行外牆檢測等近距離拍攝工作,必須向當局申請並要獲得批准,否則便屬違規。

專家倡設場地訓練飛行

他認為很難控制每一個人都不會違規,「好似你揸車咁,實有啲人會揸快啲。」他又指,在市區航拍大多為已獲批准的商業工作,若市民缺乏安全及法律知識,隨意在市區飛行不但會干涉私隱等,一旦墮機更或造成人命傷亡,後果更嚴重,建議政府可以增加飛行訓練場所,讓有興趣學習市民可以有更多空間使用及接受專業課程,亦可參考南韓設立無人機公園,讓市民合法而安全地練習。

議員容海恩則認為,政府部門及私隱專員公署有必要就無人機的使用及針對侵犯私隱的行為加強宣傳教育,透過教育提升操作者的道德水平,執法上亦要有足夠宣傳讓市民得知後果的嚴重性,多方努力才可平衡科技與法例。

最高可判囚兩年罰10萬

民航處發言人指,自2020年起共接獲314宗有關無人機的投訴,在新法例下,民航處及執法部門均被賦予執法權力。民航處會繼續跟進個案和投訴等執行《小型無人機令》,並在有需要時採取聯合行動。

觸犯《小型無人機令》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監禁兩年及罰款港幣10萬元。執法部門表示,自該條例生效截至本月中,有12宗執法部門作出拘捕行動的個案,共拘捕15名男子及一名女子,其中兩名男子因違反《小型無人機令》被檢控,部分案件則仍在調查中,將繼續與民航處作宣傳及教育,並不定期於放飛小型無人機的熱點進行聯合執法行動,確保航空及公眾安全風險。

容海恩促當局透過教育提升操作者的道德水平,並要加強執法及宣傳。
容海恩促當局透過教育提升操作者的道德水平,並要加強執法及宣傳。
近年航拍愈趨普及,亦惹侵犯私隱及安全的憂慮。
近年航拍愈趨普及,亦惹侵犯私隱及安全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