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熱門佳飲 識破蜜糖潤燥禁忌

【星島日報報道】秋季保健着重滋潤防燥,蜜糖是常用潤燥恩物,不少人更習慣每朝空腹飲蜜糖水。營養師和中醫均表示,食用蜜糖其實有不少禁忌,例如蜜糖含大量葡萄糖及果糖,易被人體直接吸收,攝取過量易令血糖飆升,故不宜亂服。然而蜜糖有潤腸、護胃、殺菌、抗炎症及提升免疫力等作用,如想食用得宜,發揮功效,便要參考專家指引。 文:嚴瓊音 部分圖片:陳鐵鋼、星島圖片庫 「游離糖」甜蜜陷阱 家營營養中心認可營養師朱寶明(右圖)指出,根據世 定義,蜜糖屬於「游離糖」(Free Sugars),過量攝取會致肥。「以每日攝取1,700卡路里的人士計算,每日糖分攝取量不應多於二十一克,對於健康人士,建議每日不超過兩茶匙蜜糖為上限。」她提醒,蜜糖含糖量高,四茶匙已約有六十四卡路里,熱量相當於約三茶匙白糖,而它當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屬於單糖,甜度高且很快被身體直接吸收,容易令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及血糖水平偏高人士,宜控制用量。」朱寶明稱。 解構箇中三大特點 •麥蘆卡抗菌性強 早前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報告發現,市面上的蜜糖質素參差,部分驗出含「外來糖」,包括麥蘆卡蜂蜜,而且麥蘆卡蜂蜜的抗菌性臨牀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敷傷口用途,例如有助手術後傷口瘉合等,針對食療作用的臨牀研究數據仍屬有限,提醒消費者留意。朱寶明建議大家,如有需要選購麥蘆卡蜂蜜作保健,應參考它的甲基乙二醛(MGO)指數,MGO愈高,抗菌功效愈好,而且不易受陽光及熱力影響。 •水溫勿過熱太冷 以過熱或過冷的水來沖蜜糖都是食用大忌。「沖泡蜜糖的水溫宜用攝氏四十至五十度以下的室溫開水,因為蜜糖遇熱(如攝氏八十度以上),會令它變酸,且有機會破壞當中的礦物質、維他命、氨基酸等營養素。」朱寶明提醒,冰水亦有可能降低蜜糖發揮的功效。 •一歲以下不宜飲 衞生署建議一歲以下嬰兒不應餵食蜂蜜類食品,否則有機會感染內含的肉毒桿菌。「蜜蜂有機會採下帶有肉毒桿菌的花蜜,而肉毒桿菌較易於腸道滋生,嬰兒免疫力較弱,未有能力抵抗,加上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進食蜜糖會提高中毒風險。」朱寶明強調,一旦家長誤餵蜂蜜類食物給嬰兒,並發現嬰兒出現暈眩、便秘及呼吸不順情況,應立即求醫。 中醫提醒食用大忌 蜜糖味甘,性平,具有潤燥、解毒、清熱、止痛等功效,但體質濕重、腸胃虛弱、小朋友及孕婦須小心,勿胡亂飲用,註冊中醫師黃潤波(右圖)有以下解說: •濕重者不宜 蜜糖乃滋陰補藥,若有水腫、體質濕重或肥胖人士,不宜服用,否則會濕上加濕。 •脾虛勿亂喝 這類人的腸胃消化能力較差,因有濕困脾,食用蜜糖後容易感到「脹滿」不適。解決方法是以半塊陳皮煲水,可助消滯。 •小朋友慎飲 小孩陽氣足,生長速度快,如補陰過多,有可能影響發育,導致性早熟。除非小孩本身營養不良,則可適量服用。 •孕婦忌用 所謂「孕婦胎前一團火」,意即孕婦普遍多熱底,若進食過於補益食材如蜂王漿及蜂膠等,當中的激素會刺激子宮,干擾胎兒在子宮內的正常發育,甚至有流產機會。 ●一歲以下嬰兒不應餵食蜂蜜類食品。 ●宜用攝氏四十至五十度以下的室溫開水沖調。 ●孕婦不宜進食過於補益食材如蜂王漿及蜂膠。 解秋燥特飲小食 秋燥令人乾涸口渴,食用蜜糖可助提升滋潤度。朱寶明推介以下兩款滋陰潤燥、幫助消化的小食,製作簡便又不用油炸,營養豐富兼美味、健康,而且一家老幼均適合食用。 蜜味番薯條 材料: 番薯1條、蜜糖1茶匙、橄欖油1茶匙。 製法: 1. 把番薯去皮,切成方條。 2. 將番薯放入碗中,加入橄欖油拌勻。 3. 在烤盤上放上一張牛油紙,平均地鋪上甜薯。 4. 放入光波爐或焗爐以攝氏200度焗二十分鐘。最後五 分鐘,把甜薯條反轉,淋上蜜糖,均勻烤焗即成。 蜂蜜雪梨茶 材料: 水晶梨1個、蜜糖2茶匙、水500毫升。 製法: 1.水晶梨洗淨,去核和去芯,切片。 2.將梨和適量清水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 三十分鐘後熄火。 3.待涼後加入蜜糖,即可飲用。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