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比華利山】樓市大升浪蝕住賣 拆解蝕讓之謎
比華利山別墅位處大埔三門仔,交通不便,周邊日常生活配套設施不足之外,紮根當區多年的經紀指出,已被遺忘的「實用率」亦成為其中一個致命傷。事關樓盤2006年開盤時以建築面積計價,平均建築呎價約6,000元至7,000元,對比當時同區二手,如同系淺月灣建築呎價約5,000元,相差20%,屬當時一手一般溢價水平,買家亦受落。
然而2013年起全面以實用面積計價後,實用率低的弊端表露無遺,以一個翠樺道雙號屋計,建築面積2,700方呎,一手成交價約1,642萬元,建築呎價約6,081元,但洋房實用面積僅1,606方呎,實用呎價就達到10,224元,對比同區二手就顯得好貴。比較當時附近淺月灣1期單號屋,建築面積3,183方呎,二手成交價1,450萬元,建築呎價4,555元,建築呎價相差約34%。但換轉實用面積2,006方呎計,呎價為7,228元,則相差41%。
當年恒地(012)提供高成數按揭,買家只需支付2成首期,並提供「糖衣陷阱」為過去數年劏場死場專門出動的租金保證回報。當時樓盤提供首2年保證租金回報5厘,以上述翠樺道雙號屋計,月租約6.8萬元才有5厘回報,惟當時市值租金才3至4萬元,結果2年後租金打回原形,租金回報率低,亦成為樓盤難升值的元素之一。
再者樓盤開賣時值投資移民期,2010年即使港府將投資計劃的門檻從650萬元提升到1,000萬元,仍吸引大量內地客透過置業達致投資移民目的。發展商更曾聯同移民顧問公司,安排一車車的內地客參觀比華利山別墅,吸引不少內地客購入樓盤。近年部份內地客周轉不靈,即使當年以較高溢價購入單位,也不惜蝕讓離場。
記者:陳家雄
攝影:鄒潔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