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置業故事】沽深圳樓賺兩球返港買樓 港人:大灣區非遍地黃金

大灣區前景被捧上天,十二年前早着先機在深圳以50多萬元買樓的陳生,反而覺得「吹到咁係有啲問題」,3年前覺得內地樓市見頂,「再升嘅話差唔多到香港嘅樓價」,覺得深圳樓貴過香港樓是無可能,於是賣掉福田一間兩房單位賺200多萬元,套現後轉投港樓懷抱,一口氣購入2個屯門豐連單位作長線收租用途,今趟買樓有別從前,「當年係大陸買樓嘅風險係而家香港買樓嘅兩倍!」

2007年他和母親合共有50萬港元現金,當時在香港是有能力買樓,「但就算買到,筆錢都係夠做首期囉,仲要供呢。當時環境無咁好,唔想咁大壓力,有少少餘錢,朋友介紹就去國內睇。當時覺得深圳近香港,又開始發展,發展落去可能幾級跳,希望賺取呢筆利潤,睇下有無機會返來投資。」

他深明隔山買牛風險高,「嗯,大陸樓感觀上可能惡劣啲,買咗後隨時可能無啦啦過一段時間冧咗!但當時我唔係買樓花,係買現樓」,最終以50多萬元在福田區買入1個面積約500方呎的二手兩房單位。

後來單位附近地鐵通車,樓價升幅以倍計。根據深圳中原地產數據,2007年年底深圳整體二手住宅物業平均呎價約1,250元,到2016年已升穿5,700元水平,升幅約3.6倍。2016年陳生認為深圳樓市見頂,遂將福田物業沽出,套現200多萬元。表面上賺錢,內心卻一直驚,「揸住大陸樓係淆底㗎,都係香港熟悉啲。坦白講,係賭一次㗎咋,唔係次次都贏。好彩賭贏咗,不如將資金搬返來香港。你有少少資金,都唔想博咁大,而有一筆資金係度,就無雄心壯志再去博。」

賣掉大陸樓那年大灣區概念已經出台,「大陸政策唔熟,睇幾單新聞,大陸話收你就收你,係推冧你(間屋)就推冧你。依家大灣區吹得好勁,其實睇番入面政策都唔喺好完善,睇返過去啲例子,話大灣區有個乜園,過咗無耐被政府取締咗,整個計劃推倒,幾億就無咗。嘩!真係有啲風險㗎喎,唔係真喺好似想像中周街都係黃金俾你執。」

班資回香港,碰巧南豐推出屯門新盤豐連,首批折實均價8,826元,首批138伙當中半過數售價低於300萬元。當時此盤一出,「其他地方只能買個廁所,但呢度可以買到大少少的單位。」他不諱言,當時夠資金一次過付款購入豐連1個單位,但低息環境下,何不善用按揭這個槓桿。最終將深圳炒樓連本帶利將近300萬元,拆開2份,再加近年儲落數十萬元,一口氣購入豐連2個單位,分別是1房單位(290萬元)、2房單位(480萬元),2個單位均借6成按揭,首期共約300萬元,月供約1.8萬元。

他認為,今次一博比當年大陸買樓較安全,「當年喺大陸買樓嘅風險喺而家香港買樓嘅兩倍!」目前他持有2個單位,1房單位已租出,因租客願意一次過支付全年租金,月租為1.05萬元,回報率4.3厘。另一個2房單位,月租1.5萬元,有3.8厘回報。

過去3年,屯門新盤價拾級而上,去年中資萬科以低市價推出新盤上源,同區樓價一度震盪,他說:「你唔知聽日會唔會冧市,唔知道聽日升得好癲,定跌得好癲,你唔知㗎喎。你而家有能力,可以買到嘅,咪買囉!同時我唔等住呢筆錢開飯。而家某啲地段可能跌返,但我無大感覺,我長線投資,唔係炒樓,又無用呼吸plan,同當年返大陸博呢筆資金唔同,個時博第一桶金,而家當長線投資,慢慢每個月有少少利潤,唔錯嘅!」

記者:陳家雄
攝影:何耀勤

港人陳生與母親早年炒深圳樓賺錢,不信大灣區前景仍可帶動當地樓價上升。
港人陳生與母親早年炒深圳樓賺錢,不信大灣區前景仍可帶動當地樓價上升。
陳生購入2個單位,其中1個是2房單位,預期回報率介乎3至4厘。
陳生購入2個單位,其中1個是2房單位,預期回報率介乎3至4厘。
陳生與母親早年購入深圳樓,3年前套現200多萬元,回港買入2個屯門豐連單位作收租用途。
陳生與母親早年購入深圳樓,3年前套現200多萬元,回港買入2個屯門豐連單位作收租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