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頸椎運動注意事項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通過合理、適當的運動可收預防和治療之效,但如果運動不當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引起或加重頸椎病的病情。

一般而言,運動可使頸部的頸椎、肌肉、神經、血管等各個組織保持正常的功能狀態。運動可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運動是指自己活動,如前屈、後仰、側屈、轉頭、聳肩等,不妨「用頭寫字」來增加運動的趣味性。頸部鍛煉要循序漸進,從小角度開始,鍛煉後當日或次日如有不適,便要調整相應的運動模式。被動運動是指自己用手按摩頸部,通過按揉局部放鬆肌肉,也可由專業醫師進行治療。自己按摩時要注意力度和次數,即使由醫師按摩,也要及時溝通,將自己的感覺如實告訴醫師,醫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作出針對性的調整,從而達到更佳效果。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上述運動皆可預防頸椎病,但對於部分頸椎病患者而言,則並非所有運動皆適宜。舉例說,椎動脈型頸椎病(有頭暈、頭痛症狀)、神經根性頸椎病(有上肢麻木、疼痛症狀)、脊髓型頸椎病(有肢體無力症狀)的患者便不適宜做頸部局部的鍛煉運動,但仍可根據具體情況做聳肩、上肢或背部的運動,從而帶動頸部的血液循環,改善病症。此外,患者應找正規醫師進行按摩,以免治療不當,加重病情。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周忠亮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