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Play-In Tournament = 法國大餐?誰是最大得益者?

聯盟今季忽然加的Play-In Tournament 引起不少爭議。
聯盟今季忽然加的Play-In Tournament 引起不少爭議。

NBA常規賽即將完結,緊接上演的就是季後賽,當然,聯盟今季開始忽然加入了Play-In Tournament,雖說各個岸區只有3場比賽,但筆者對這個新的改動著實不喜歡。

NBA行之已久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把季後賽視為對成績較好8支球隊的「獎賞」,讓這些隊伍有爭奪總冠軍的機會。在正常情況下的賽季,82場常規賽對任何球隊都是考驗,球隊為爭入前8名,那怕是1場勝仗都變得無比重要,有時候甚至在賽季成績相同下,兩支球隊的1場對賽成績就已經造成能否打季後賽的分野。

可是,在新的制度下,確保直入季後賽的就只有在常規賽排前6名的隊伍,餘下排第7至10位的4支球隊通通都變成有機會打季後賽,少了以往只有前8名隊伍有資格的絕對性。門檻一下子放鬆了,真的好嗎?以往球隊拼死爭奪每場勝仗,如今倒可以「睇定」,那怕落後排名較前球隊的勝差有多少場都好,反正只要能保住第10位就可以了,感覺上壓力倒省了不少,競爭的意味顯然也銳減。

門檻一下子放鬆了,真的好嗎?
門檻一下子放鬆了,真的好嗎?
勇士前鋒Draymond Green(右)
勇士前鋒Draymond Green(右)

試想想,同樣是辛苦了整整一季,第7名隊伍可能一個不慎,或碰巧剛好在Play-In Tournament前夕,也許只是因為傷風感冒等小事,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而折選了絕對主力,然後就這樣連輸兩場的話,一整季下來的努力不就化為烏有?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將一支球隊打足72場常規賽的努力,押注在兩場額外的賽事之上,這種不確定性真的是公平嗎?

以更陰謀論的角度去看Play-In Tournament,不能否認這個設定為原本單純的體育競技,滲入了種種計算的可能,不能排除有球隊會利用賽制來「走線」。勇士前鋒Draymond Green其實說得很好,他說自己厭惡落敗,每次上場比賽都希能贏球,但只是為著一個Play-In Tournament的席位而戰,根本不能賦予他任何動力。

聯盟真的有為球員著想嗎?
聯盟真的有為球員著想嗎?

的確,人總是這樣的,知道了安全線在那裡以後,不免會定睛在最後的安全範圍,只要做到足夠自保就可以了,不是嗎?也許會有人爭論,新賽制反而令球隊在所有比賽都要搏盡,以免排名跌出前6名。只是,以一個完整漫長的球季來為各支球隊分高下,然後當中偶爾有喘氣的空間為接下來的連場硬仗調整一下,這樣還不足夠嗎?在聯盟聲稱更著重球員mental health的今天,Play-In Tournament的設定,真的有為球員著想嗎?抑或得益的到頭來也只是聯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