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失調的中醫藥治療

七情失調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反應太過,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引發一系列病症的一種情志類疾患,主要表現為精神、情緒的變化,嚴重者可導致抑鬱症、失眠、心、腦、胃腸等疾病。中醫認為,七情失調主要傷及五臟六腑,尤其對肝、心、脾三臟的傷害最大。中醫一般採用辨證論治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良好:
[[MORE]]

肝氣鬱結

表現為情緒低沉,抑鬱不樂,寡言少語,胸脅悶脹,噯氣歎息,或長籲短歎,納差腹脹;月經失調,前後不定,經期乳房、小腹脹痛;或時有眩暈耳鳴,目珠脹痛,咽喉如物堵塞,吞吐不移,情志不暢時尤甚,舌談紅,舌苔薄白,脈弦等。治法宜疏肝理氣,解鬱散結。方藥可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加減。

心肝鬱熱

證候表現除上述「 肝鬱」症狀外,尚有心煩失眠,胸中煩熱,煩悶急躁,口苦咽乾,月經先期量多,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數等。治宜疏肝解鬱,清心除煩。方藥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肝火旺盛

表現為性情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苦咽乾,頭痛頭暈,便秘尿赤,煩躁失眠,胸脅脹痛,舌紅苔黃,脈弦數等。治宜清肝瀉火。方藥用龍膽瀉肝東加減。

膽經痰熱

表現為自感心裡忐忑不安,易驚易恐,時有恐懼感,惡夢紛紛,或哭笑無常,心煩易怒,心悸,胸脘滿悶,食欲不振,泛惡欲嘔,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治宜清熱化痰,鎮驚安神。方藥用溫膽東加減。

心肝血虛

表現為心中怵惕不安,或時常悲傷欲哭,失眠多夢,健忘,頭暈目眩,視物昏花,面色青黃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等。治宜補益心血,養肝安神。方藥用四物湯合酸棗仁湯,養心湯、天王補心丹等加減。

心脾兩虛

表現為思慮過度,精神不振,失眠多夢,健忘,心悸,頭暈耳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脈緩弱或細弱。治宜益氣健脾,養心安神。方藥用歸脾東加減。

以上證候,有時可兼夾互現,虛實寒熱錯雜等,故臨床辨證治療時,應靈活應用。嚴重病患應諮詢有經驗的中醫師加以診治。七情失調除了採用辨證論治加以治療外,心理治療和自我調整亦很重要。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