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吞拿魚刺身 抽驗驚現寄生蟲

■消委會檢測市售五十款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樣本,九成八含重金屬,其中兩款樣本有綫蟲。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人愛吃刺身,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最受歡迎。消委會檢測市面五十款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樣本,來自太古康怡廣場「元氣壽司」的吞拿魚及荃灣「魚尚」的三文魚樣本被驗出有線蟲,前者更同時有蟲卵。至於當中四十九款樣本,亦驗出含重金屬甲基汞(水銀的有機化合物),其中荃灣「爭鮮」及灣仔「松坂庫」的吞拿魚樣本更超標近兩倍,消委會呼籲市民食用刺身前要慎重考慮健康風險,當局亦應嚴格執法,確保食物安全。 消委會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底,在超級市場、餐廳及外賣店購入十九款吞拿魚和三十一款三文魚刺身樣本,檢測其品種、是否含寄生蟲、蟲卵、重金屬及獸藥殘餘含量。大部分樣本都是大西洋三文魚,但其中紅磡民泰街的「稻庭養助」,其樣本經檢驗發現為虹鱒,該店解釋有產地證明書,無意圖欺騙食客將鱒魚作三文魚推廣。消委會將有關結果通知海關,會作出跟進,如有牴觸《商品說明條例》,會採取執法行動。 測試結果發現,太古康怡廣場的元氣壽司,其吞拿魚樣本被驗出有線蟲和蟲卵;而荃灣富榮大廈的魚尚,其三文魚柳驗出有線蟲。消委會指,發現時線蟲已沒有蠕動,不能確定是否活蟲。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指出,刺身須在負二十度的環境冷凍七天,或負三十五度下冷凍二十小時,便可殺死寄生蟲,已敦促店鋪或供應商遵從上述處理方法。 不少市民會外賣或到超市選購魚生,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提醒市民須盡快食用,一般家庭雪櫃冷凍度不足以殺死細菌或寄生蟲,不建議進食放置在室溫超過四小時的魚生,更不應留待翌日才吃,以免細菌會急劇滋生。 消委會亦有檢測到其中四十九個樣本,即九成八都含重金屬甲基汞。當中十九個吞拿魚樣本中,十個的甲基汞含量超出香港標準,荃發大廈的爭鮮及灣仔松坂庫的吞拿魚更最多超標近兩倍。根據香港的法例,所有在港發售的固體食物不能有超過零點五毫克的汞。黃鳳嫺強調 :「不是不吃魚,而是要小心選擇魚類。」她建議,可進食非捕獵性或生長期較短的魚,例如烏頭、大眼雞和黃花魚,其甲基汞較低。 市民難以用肉眼察覺寄生蟲,黃鳳嫺指,部分人以為沾山葵、檸檬汁又或醋可殺菌,她形容為「錯誤」,只可增加口感,「如把魚生切薄,在酸度低、酒精濃度高的情況下,也只是有機會減少細菌。」 元氣壽司回覆消委會,表示不認同測試結果,稱一直以食物安全為首要考慮,食材通過政府的衞生及食物安全測試,又會定期作額外專業檢驗。魚尚亦表示不認同調查結果,指加工處理三文魚產品時,嚴格遵守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冷凍處理。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