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五十萬置兩廚餘機

中大五十萬置兩廚餘機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人每日棄置廚餘達三千六百噸,遠超鄰近的台灣及南韓。每日廚餘達六噸的中文大學,為減少廚餘及向大專生推廣惜食文化,最近花五十萬元添置兩部廚餘處理機,預計每日將一百公斤廚餘轉化為堆肥,用於校園園藝。亦會推出兩年期教育計畫,通過微電影、廚餘工作坊、膳食兌換券等鼓勵學生吃光食物,務求兩年內減少兩成廚餘。記者 馮秀芳 中大校園有二十九個餐廳,每日廚餘量達六噸,然而要減少廚餘,須從學生飲食習慣手。中大與廚餘再用組織「豐剩」、綠色天地等合作,新學年推出「惜食在中大--教育運動及廚餘再生計畫」,昨舉行啟動禮。中大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助理處長麥欣欣指,計畫將通過微電影、廚餘工作坊、訂立迎新營減少廚餘指引、招募廚餘推廣大使等,推廣惜食文化。 她又指,明年初會續辦上學年推行的「食晒有獎」活動,「學生吃光食物,拍下照片,上載到指定網頁,可獲贈十元飯堂券,預計會派出四百張,當是獎勵學生實踐減浪費。」 「作為中大人,應支持環保工作,如自備環保盒『打包』吃剩食物,主動叫『少飯』,都有助源頭減廢。」中大協理副校長馮通期望,通過計畫,兩年內減少兩成廚餘,亦計畫與飯堂經營者商討,設計綠色餐單。 他又透露,中大綠色辦公室計畫去年訂下目標,五年內減五成用紙量,推行一年已減少三成,又考慮調整校巴班次,鼓勵學生多步行。 負責製作三部曲微電影《少飯》的「豐剩」,成員鄧敏琳本身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三年級生。她期望,藉影片鼓勵學生主動叫「少飯」,減少浪費。「今年初到台灣考察,發現當地人會習慣『打包』吃剩食物,希望香港人都可學習。」計算機科學系研究生王同學,平日用膳都會吃剩四分之一,坦言「分量太多,有時會忘記叫『少飯』,現在有免費飯堂券,會主動些。」 為善用飯堂廚餘,馮通指,已斥資五十萬元添置兩部廚餘處理機,放置於兩所大型飯堂,包括崇基書院眾志堂及本部校園范克廉樓學生飯堂,兩廚餘機每日可處理一百公斤廚餘,其中一部已投入服務,另一部十一月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