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助非本地生融入生活

中大助非本地生融入生活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建議院校「國際化」,將非本地生的限額定為總數的兩成,當中包括內地生及海外生。今年取錄近五百名非本地本科生的中文大學,當中一百五十人屬海外生來港學習。中大學生事務處處長梁汝照表示,非本地生入學初期的最大問題是在生活上用廣東話,以及文化上的差異。不過他建議非本地生開放自己,主動接觸和融入本地生的生活。 中大今學年取錄了近五百名非本地本科生,佔本科新生總人數約百分之十六。當中三百多人來自內地三十一個省市,其他人則來自澳門、台灣、歐美國家、印度、日本、韓國、泰國等不同國家和地區。 協助新生適應入學的中大學生事務處處長梁汝照,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非本地生入學初期常面對三大問題,包括學習模式改變、時間管理和語言與文化差異,「雖然教學語言大多是英文,但在香港生活要用廣東話,造成初期與本地生相處的障礙。曾聽過有學生最初對中國人食魚吐骨的文化感到詫異,需要時間適應。」 對於早前香港大學內地女狀元劉丁寧,因心繫北京大學和不適應在港生活,選擇向港大申請退學,梁汝照承認,自我管理對內地生是來港後一大難題,「內地學生習慣了接受指示,但在香港的大學需要獨立生活和自主學習。」但他認為,絕大部分的非本地生適應力強,一般只需一、兩個月便能融入校園生活。 梁汝照又提到學生事務處協助非本地生適應香港及中大的方法,「我們與非本地生團體合辦迎新活動,向他們介紹大學設施、文化及適應技巧講座等。」學生事務處又專設「來港生組」,透過學習輔導主任為非本地生提供個人輔導,目前學習輔導主任已有四名。 除了學生事務處,中大的書院和其他部門亦有為非本地生提供支援,如每名學生的學業指導老師,會為學生就課程選修、升學計畫以至個人問題提供諮詢。此外,現時中大設有多個非本地學生團體,如國際學生會、台灣、韓國、澳門學生會等。 梁汝照建議非本地生要開放自己,通過參與不同類型活動,包括本地生社團、宿舍和書院活動,多主動接觸本地生,「如果他們願意欣賞本地文化,甚至學習中文會更易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