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生研發虛擬實境手套

中大生研發虛擬實境手套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近年不少網絡遊戲、藝術展品利用虛擬實境的視覺、聽覺效果,增加真實感,惟獨欠「手感」。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學生早前成功研發虛擬實境手套,其中四隻手指裝有夾板,利用「摩打」拉鬆拉緊手指頭的夾板,模擬手指受壓情況,令人能「隔空」觸碰實物,例如虛擬彈琴、展示虛擬商品等,未來亦有望用於控制機械人進行拆彈等危險任務。 負責設計的中大電子工程學系三年級生周德麟指,手指觸碰物件時,能摸到形狀,是因為手指頭受壓。虛擬實境手套的手腕位置安裝「摩打」,以電連接四隻手指頭的夾板,「例如拿取虛擬球體,摩打會拉鬆拉緊,夾板會令手指受壓,令人猶如摸到實物形狀。」 為確保紅外攝錄機能清晰辨別四隻手指位置,小組經多番嘗試,最終決定於攝錄機鏡頭前安裝可見光濾鏡,鏡頭會集中感應四隻手指發出的紅外。「因為不受其他光源干擾,手可以摸到不同位置的虛擬物件,邊移動邊摸都可以。」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四年級生梁皓泓亦有份設計,他指,不少講求真實感的遊戲,「如切生果遊戲,要感覺到切實物才好玩,小組試過用手套進行網絡虛擬彈琴,向下按,感覺跟彈琴一樣。」他相信,設計將有助開發新實感網絡程式、展示虛擬商品等,開拓商機。 虛擬實境手套可以遙距控制機械臂,他相信,技術有望應用於拆彈機械人,代替人類進行危險任務。「機械臂很容易移位,要對準位置亦不容易,操控員戴上手套,就可以遙距用手摸到電,知道剪哪條或是否已剪。」 不過,設計要實際應用,梁強調,「要全隻手掌感受實物,難度很高,手指關節位很多,需要很多接合點連接摩打,模擬受壓情況,但現時採用的摩打體積比較大,日後會試用人造肌肉物料優化設計。」 虛擬實境手套的設計早前勇奪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三等獎,下周一起將連同其餘五個得獎作品於中大校園展出,包括可提升船隻推進效率的「機器魚」、可將一成紅外轉化為太陽能的新材料、中大建築學院與海內外大學合作籌辦的鄉村支援計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