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趙慧君憑驗血查癌症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年僅三十八歲的中文大學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趙慧君教授,憑藉研究孕婦血液檢驗胎兒DNA,成功開發無創傷技術診斷胎兒唐氏綜合症等疾病,榮獲兩項國際級科研大獎後,昨再憑藉該研究及應用成就,奪取今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趙教授透露其團隊近日再取得突破,成功把技術應用至癌症檢測,包括第一期肝癌、乳癌及卵巢癌,目標做到只須定期驗血,便可檢測到身體不同癌症。 趙慧君昨獲頒本年度「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全國一百八十八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十名得主之一,更是港澳地區唯一獲獎女科學家,頒獎典昨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中大校長沈祖堯表示:「趙教授在科學界的傑出貢獻及熱誠,是眾多年輕科學家的典範,她在無創性產前診斷研究及應用方面的創新成果,惠及全球人類,影響深遠,肯定中大在科研及科技發展的領先地位。」 血液查檢蒙古症胎兒 趙慧君教授最廣為人知的研究,便是透過DNA測序分析孕婦的血液樣本,以檢查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取代以往以抽羊水的傳統方法,免除孕婦因入侵性檢查而流產的風險。在取得這項突破後,身為科學家的她立時便想:「可否把這套技術改良,再應用到其他基因疾病之上呢?」 她表示,現時醫學界最擔心的基因疾病便是癌症,而現時診斷癌症的方法主要依賴病人是否出現病徵,再抽取有關樣本作化驗。 「但如果你想作一個身體檢查,以測試自己是否有早期癌症,現時的科技則暫未能做到。」由於癌症的徵狀並不明顯,因此不容易被檢驗,當患者出現有關徵狀時,癌症往往已發展至比較後期的階段。想到這裏,趙教授便忽發奇想,希望研究出一個血液測試,能夠安全及沒有副作用地,為市民同時檢查出不同的癌症。 僅2%癌細胞已可解讀 趙教授及其團隊便朝 這個方向出發,研究把無創產性前診斷的理論套入癌症診斷當中。她解釋,由於癌細胞壞死時會釋放出一些DNA碎片到病人的血漿裏,他們可透過儀器把當中的DNA分子作「大規模的測序」,以檢驗血液中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異常,「如果病人血漿樣本入面只有百分之二的癌細胞,其實我們已經可以檢查出來,但至於多大的腫瘤可以釋放出百分之二的癌細胞,以及可在他們出現徵狀前多久可檢驗出癌症,便是我們要研究的方向。」 研究團隊一共找來五個分別患有第一期肝癌、乳癌及卵巢癌的血液樣本作研究個案,又找來十六個對照組,各自分析了四億條DNA片段,結果成功透過血液樣本分析出基因組,顯示出病人是否患癌及患有甚麼癌症。趙教授指,團隊未來還須研究同樣方法是否可以用於其他癌症。政府已資助三千萬進行為期五年的研究。 對於未來研究方向,趙教授希望能把血液測試伸延至器官移植之上,「我們之前亦有做過,覺得有機會可以把技術(血液測試)應用於器官移植個案身上,因為現時器官移植最大的問題是新器官出現排斥的情況,那我們如何可以盡早發現器官出現排斥的情況,可以盡早落藥避免排斥?」她表示,若果可以有更多的研究經費及儀器,希望可以再把技術擴展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