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首批「聾人研究」生畢業

中大首批「聾人研究」生畢業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聾人要完成專上教育並不容易,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獲日本財團資助,○六年開辦首個手語語言學高級文憑課程,首屆七名來自印尼、斯里蘭卡及本地聾人學生今年畢業。經六年苦讀,本地畢業生朱君毅通過研究本地手語,對聾人身分有新體會,「以前覺得指手畫腳好自卑,現時我為用手語而感驕傲。」有斯里蘭卡及印尼畢業生計畫,編寫手語教材,盼改善家鄉的手語教育。 三十多歲的朱君毅畢業於真鐸學校,但形容老師不鼓勵聾人學生用手語,「他們只寫黑板,叫我們抄,甚麼也學不到。」會考報考美術及數學科都不及格,學歷不足的他形容,畢業時只懂手語,前路茫茫,「只能從事搬運、影印的低下工作。」 九九年他獲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聘任,參與手語字典編制。○三年參與中心推出的亞太區手語語言學研究及培訓計畫(APSL),○六年開始修讀基礎文憑、手語語言學及手語教學高級文憑,今年順利畢業。 父母都是聾人,朱君毅慣常以手語溝通。面對健聽人士,他一度因聾人身分而自卑,不敢以「表情」打手語。「研究本地社區手語後,發現表情是手語語法一部分,依家會放膽做表情,配合手語」,對聾人文化亦有更深認識,「原來聾人坐圓桌是為了清楚見到對方打手語。」現時,他於中大教授手語,期望日後銜接學士,以所學推廣聾人文化。本地畢業生路駿怡今年就順利銜接公大,兼讀英文學士。 來自斯里蘭卡的畢業生Brayan,因父母對聾人支援不認識,十一歲才入讀小一,學習手語。自身經歷令他體會到政府對幼兒聾人教學的忽視。他計畫編寫以斯里蘭卡語為本的聾人教材,讓當地人盡早學手語。畢業生Laura現於印尼大學教授手語,計畫搜集印尼各地手語,編寫字典,又打算籌辦全國聾人運動會,推廣健聾共融。 計畫研究項目主任鄧惠蘭認為,本地政府對聾人支援不足,學生少機會正規學習手語,又坦言聾人入大學不容易,期望計畫令更多學生接受專上教育,日後銜接大學。 她又透露,最快明年開始全球招聘約十多名學生入讀課程,學費及住宿均全免,又考慮與其他院校合辦相關學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