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風俗與本土經濟

中秋節,食月餅之外,大家有食柿子和楊桃嗎?還是食烤肉與雪糕?保護節日傳統食物,就是維護本土農民的生計。華夏的節日食俗,與農政有關。古代祭禮規定要用本土農產來祭祀,故此節日裏面,神與人共食的,就是本土農產。廣東的中秋食品,蓮蓉月餅用的蓮子,本土也有,即使講究一點,用湘蓮子,也是鄰省湖南出產。蛋黃蓮蓉月餅的鴨蛋黃,是粵北出產。其餘的食品都是廣東本土的,而且多數是上坡地的沙土或水邊的水田出品。山坡地的紅芽芋仔,味道不如大的荔芋(荔浦芋),但可以做零食分享,故此在中秋推出應節。菱角也是水田出品,出了中秋之外,恐怕難以賣出。楊桃、柿子是本地出品,但容易碰壞,頗快成熟而腐爛,往日運送不便,中秋一次過大批食用好些。柚子廣東也有,即使是較好的沙田柚,也是產自鄰省廣西。這些沙土、水田,是較為貧困的農民耕作的地方,中秋節的節日食品風俗,就給他們機會賣出土產。否則平日誰會多食楊桃、柿子和菱角、芋仔呢?

製作月餅的紅豆、綠豆或蓮子,以及中秋的應節生果,都是廣東或鄰近省份的地道出產,外國人不大喜歡,故此也不會刻意種植來賤賣,搶生意。換了是中秋烤肉,本土肉食不足供應,而且有了急凍技術,外國的肉食就賤賣過來,影響本地農民生計。肉食飽了,果品就不能多食,也搞壞了味覺,不會去食果品。本地農民打垮了,鄉村的水土就無法保護,國本就丟失了。

漢代之後,以士大夫治理地方,都懂得遵循古禮,照顧本地農民及工匠生計,我們現在有的節日食物風俗,是經歷多個朝代適應之後而留下的。外國商人推銷他們的洋貨,最怕遇到這些華夏文化障礙,於是他們會千方百計用雪糕、朱古力、烤肉這些東西來衝擊華夏。一旦攻破了,不單止風俗失守,生計也不保了。

近年香港開始有政府公墓禁止燒香及衣紙,說是香火污染環境,要明文禁止。然則中秋烤肉,又不見政府或醫師規勸,勸市民在中秋少食烤肉,多食生果,以解秋天之燥火。燒香是漢代以來的傳統風俗,中秋烤肉是近二十年的新風俗。燒香的香是本地製作(或廣東製作),南洋的華商(香木材料)、廣東的香草農民、粵北的竹林農民(香骨用的竹籤)、小作坊(香莊)、香燭店賴以生存。烤肉呢,美國出產的凍肉,即使是巴西的廉價凍肉,也是美國在巴西的農場出產。

明白了這個,就知道政府在做的,是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以及將本國的小農莊、小工匠、小商人的利益輸送予跨國財團。政府高官退休之後的安樂生計、議員政黨的財團獻金,都不是來自本地小商人。跨國財團有財有勢,容易攻陷民主制度。一個小國家、小地方實行民主而不懂得自我保護,結果就是淪為境外政權統治本土,弄得民窮財盡,青年失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