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對話結束 同意縮小貿易逆差

【星島日報報道】備受關注的中美首次全面經濟對話昨天在華盛頓結束,雙方同意共同努力縮小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繼經貿「百日計畫」後開展「一年計畫」。不過,對話後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甚至取消了各自的記者會,顯示雙方沒有達成實質性成果。有美媒分析稱,中美經貿關係或又面臨危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華態度或將轉趨強硬。 美國對中國目前每年有約三千四百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特朗普就任前後曾多次強烈批評中國操控貨幣等,並稱要對中國採取措施。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特朗普今年四月在美國舉行莊園會晤時,建立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機制,以協商解兩國貿易不平衡問題。 昨天,為期一天的首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在美國華盛頓結束。新華社報道,對話期間,雙方就中美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百日計畫和一年計畫、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業、農業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達成廣泛共識。雙方同意為縮小貿易逆差進行建設性合作,拓展服務業合作領域,擴大雙方相互投資,創造更加開放、公平的投資環境。 不過,對話結束後沒有發表聯合聲明,雙方還先後取消原訂的記者會,據悉,主持對話的中國副總理汪洋離開會場時也未有回答記者提問,顯示雙方沒有達成實質性成果。 美國之音報道,當晚,美方就對話發表態度強硬的單方面聲明稱:「美方將在貿易問題上繼續以平衡、公平、互惠為指導原則,為美國的工人和商業機構營造公平競爭機會,我們將致力於達到特朗普總統今年四月設立的這個重要目標。」 「習特會」後的中美經貿「百日計畫」取得進展,據悉涉及信用評級、債券清算、電子支付、商業銀行及液化天然氣等領域,中國十四年來首次同意進口美國牛肉,中美企業日前簽署約五十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出口中國的貿易合同,但美方似乎還不滿意。 路透社引述美國匿名官員稱,對話期間,雙方未能就中國必須採取甚麼行動以減少美國貿易赤字達到共識,分歧涉及美國重視的多個領域,包括中國對美企的金融服務市場准入機制、中方鋼鐵產能過剩、雙邊汽車貿易,及中國對外資企業投資中國企業的持股比例限制等。 「他們取消記者會並不讓人意外,因為沒有甚麼值得發布的消息。」華盛頓經濟學者柯克加德對美國之音說。特朗普就任前後曾猛烈批評中國的貿易政策,但四月「習特會」後,其態度轉變,希望換取中國對北韓施壓。 柯克加德說:「特朗普政府三個月前下這個賭注,現在證明輸了」。而中方的態度是盡量避免雙方的合作破裂,「中國更多考慮的是為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九大營造穩定外部環境,不想在這個時候跟美國把關係完全鬧僵。」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