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病人手術後半癱 腦現異常氣泡

【星島日報報道】伊利沙伯醫院昨晚公布一宗醫療風險警示,一名患多重器官衰竭及嚴重肺炎的六旬病人,四月初進行緊急腸道切除手術和外置造口術,術後出現短腸綜合症,需長時間插入導管進行全靜脈營養療法。病人上周五左邊身體癱瘓,右腦出現微細氣泡,與急性中風脗合,目前情況嚴重,院方指事件不尋常。有專家懷疑事件與全靜脈營養療法有關,可能有導管誤穿動脈吸入外界氣泡上腦引致中風。 該名六十八歲的男病人患有多重器官衰竭及嚴重肺炎,今年三月初入住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在四月初因出現大、小腸缺血情況進行緊急腸道切除手術和外置造口術。術後出現短腸綜合症,需長時間插入導管進行全靜脈營養療法,補充營養液,情況一直有改善。 或與全靜脈營養療法有關 至本月十八日,病人情況轉差,左邊身體癱瘓,醫護人員即時急救,深切治療部、腦內科、急症室毒理學和放射診斷部醫生進行跨專科會診,經電腦掃描發現病人右腦出現微細氣泡,臨牀徵狀與左邊身體出現急性中風脗合,病人當晚由深切治療部轉送到昂船洲的高壓氧治療中心進行治療,據知嘗試將腦內氣泡擠出。病人本月十九日轉到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進行治療,現時病人情況嚴重。 院方指事件不尋常,已分類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接見病人家屬交代事件及治療方案,日後將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八星期內向醫管局提交報告。 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榮譽教授王振宇分析,病人手術後出現短腸綜合症是常有情況,因手術過程中有肌肉因缺血壞死,若缺血較多便要切割較多肌肉,因而出現短腸綜合症。 中文大學腦神經科榮休教授黃家星懷疑,事件可能與病人接受全靜脈營養療法有關。他估計可能因插入的導管誤穿動脈,令「血管與外界有不正常接觸」,引致外來氣泡經動脈向上流至右腦,造成阻塞,引致中風。黃亦懷疑,即使導管插在靜脈,亦有機會因病人患有心漏,無法將氣泡完全過濾,令氣泡經心臟上腦。他強調現時並不能判斷事件是否涉及人為因素,但稱事件實屬罕見。記者 蔡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