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天堂無日安寧 議員促檢視酷刑聲請

陳偉強
陳偉強

【本報訊】假難民衍生治安問題,濫用免遣返聲請審核機制不斷上訴拖延留港,浪費公帑。有學者指今次案件反映在南亞人士眼中本港已成為一個「偷渡天堂」,直言他們「偷渡嚟偷渡去」,來去無蹤,毫無紀錄,留港作奸犯科無人知。議員則關注酷刑聲請機制,否則消耗公帑如無底深潭,促請有關當局正視問題,盡快解決假難民問題。

學者指長遠應退出公約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坦言,過去很多南亞人士透過旅遊來港後不離港,然後提出酷刑聲請,聲稱受到政治迫害,現在多改用偷渡來港,在島嶼登陸後求救。他認為,港府雖收緊程序,但審批仍然緩慢,即使申請不獲批,他們仍會有一段時間滯港,做為非作歹的事。他不諱言:「食、用都係特區政府畀錢佢喎,就會有一批人,特別係亡命之徒會嚟香港。嗰批人偷渡嚟偷渡去,嚟作案?嚟食大茶飯?打家劫舍或殺人?無人知,可能有人聘請呢啲人做殺手、打人或者去打劫,打劫完偷渡返去。」他認為政府應重新考慮難民政策,長遠應尋求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

身兼中小型律師行協會創會會長的議員陳曼琪指出,當局應加強在邊境執法遏制偷渡人蛇,尤其針對有組織的人蛇集團,但源頭打擊只是「堵」的方法,出現漏網之魚時,則需要本港政府推出有效措施。假難民問題源自於酷刑聲請,近年假難民濫用機制留港干犯嚴重刑事罪行,促請有關當局檢視現行機制,盡快清理積壓的酷刑聲請個案。

此外,議員葛珮帆指出,現時每年政府仍用10多億公帑處理假難民問題,很多市民認為是「倒錢落海」。事實上所花費的公帑有如「黑洞」,費用全是納稅人的錢。針對假難民問題,濫用免遣返聲請人士有可能加入黑社會、作奸犯科,如不徹底打擊,香港治安仍會受影響,同時律政司也應研究法例上可以修改的地方。

陳曼琪
陳曼琪
葛珮帆
葛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