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救命草 資助病人要睇分數

團體促請政府公平分配藥物資助。(李志湧攝)
團體促請政府公平分配藥物資助。(李志湧攝)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更是頭號殺手,新型標靶藥物對晚期癌症病人來說,是減輕及紓緩病況的最佳治療。有近八成肺癌患者都是患上「非小細胞肺癌」,8年前醫學界推出「免疫治療」,成為晚期患者新希望。然而按照機制,只有「PD-L1蛋白水平」高的患者可獲政府資助接受「免疫治療」,水平低的「低分」患者則須自行承擔高昂藥費,可謂「同病同藥不同命」。有關注病人團體指,不少「低分」基層患者因無法負擔藥費而錯過治療機會,促請政府公平分配藥物資助,不論「高分」或「低分」患者都應享有平等醫治機會。

「同病同藥不同命」 製造不公

病人組織同路人同盟秘書陳偉傑指出,目前約有一半晚期肺癌病人屬基因突變,而這部分屬高「PD-L1蛋白水平」患者,現可獲不同的標靶藥計劃治療資助,例如根據條件自行申請關愛基金審批;惟若沒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則沒有資助機會,每年約有300個相關的病人因此要自行籌錢接受治療,可謂「同病同藥不同命」,當中不少人因而錯過最佳治療的機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浩勳表示,不論「高分」或「低分」患者,同時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都能提高他們的存活率,他解釋「PD-L1蛋白」水平愈高,治療效果愈佳,惟根據過往國際研究,分布於亞洲、北美洲及歐洲等地,作為研究對象的肺癌患者當中,「高分」患者佔總人數約二至三成,「低分」患者則佔約三至四成,較「高分」患者多。

日韓星洲已全面資助 促睇齊

議員葛珮帆則指,其他地區如新加坡、日本、南韓等,早已將免疫治療資助,全面推展至所有具PD-L1蛋白反應的晚期肺癌病人,她促請政府勿讓本港落後於其他的醫療體系。而病人團體亦呼籲當局放寬資助標準,令「幾分之差」被拒諸門外的患者,不致失去治療、存活、享受生命的機會。

現年68歲、屬於「高分」患者的陳子輝稱,曾做過10年煙廠和10年噴漆工作,於6年前發病,確診時已是肺癌第4期。他指當時接受免疫治療完全未有資助,曾因沉重藥費差點放棄治療,幸及後政府宣布透過關愛基金資助予「高分蛋白水平」患者作治療,讓他完成整個療程;現時情況穩定的他,只需定期覆診,期望政府擴闊資助讓「低分」患者可盡快找到適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