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香港作家揚名台灣文學界 廖偉棠梁莉姿獲金鼎獎 旅居台灣廖偉棠:香港是我隨身攜帶的原鄉|Yahoo

廖偉棠憑藉其詩集《劫後書》獲得台灣金鼎獎。
廖偉棠憑藉其詩集《劫後書》獲得台灣金鼎獎。

【Yahoo 新聞報道】由台灣文化部主辦的金鼎獎,今日(12 日)宣佈第 48 屆得獎名單,香港作家廖偉棠及梁莉姿一同獲得「圖書類 - 文學圖書獎」。廖偉棠得獎作品《劫後書》是一部詩集,結集近年詩作,以「台灣」、「大疫」和「香港」為主題;梁莉姿得獎作品《樹的憂鬱》是一部小說,以 2019 年後的香港和台灣人面情感為主題。兩位作家均有作品在今年的香港書展被要求下架。

「香港是我隨身攜帶的原鄉」

廖偉棠是詩人、作家及攝影家,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香港藝術發展獎 2012 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台灣中時文學獎及聯合報文學獎等。他曾出版詩集《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廖偉棠2017-2019詩選》、《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和《有情枝》;攝影集《巴黎無題劇照》和《尋找倉央嘉措》等。

2018 年初離開香港,廖偉棠現時旅居台灣。他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說,這個獎對華文現代詩出版有很大的鼓勵作用,有助打破讀者對新詩的漠視和誤解,同時也對自己堅持專業寫詩有很強的助力。他讚揚台灣整體文學輔助機制比香港完整、公平很多,台灣讀者也已經熟悉文學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作者對作品的掌控會比較自由和自然。

廖偉棠近年不時回港工作,他解釋,當年離開香港的原因是兒子即將升讀小學,在台灣能找到適合他藝術個性發展的學校。選擇台灣的原因,是因為那裏健康豐富的華文環境,對堅持母語寫作的作家非常重要。不過他去年和今年都各有半年時間在香港,預計將來也會是這樣的比例,「因為香港依然能給我的寫作強大的靈感,也有很多朋友在此堅守,家人們也非常眷戀這片土地。

即使暫時離開香港,他往後的作品仍然會以香港為主題,他形容香港從此成為他隨身攜帶的原鄉,而且自覺要在創作中讓她保持元氣、初心。他亦希望作品可以帶來更多對歷史與現實的反思,帶來最少是一個擁抱。

旅居台灣後首部作品

根據圖書網店「博客來」介紹,《劫後書》是廖偉棠旅居台灣後完成的首部作品,以入世的主題,表現出詩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定位。作品收錄了廖偉棠 2018 至 22 年間作品,分為三部詩集:拓孤之地;凶年巡禮;母語辭典。

其中的〈母語辭典〉部分,反映漂泊者終須面對的身分問題,從中國到香港,香港到台灣,詩人如何尋求自我的認同。廖偉棠從香港近年來的轉變中,回溯記憶和過往的風土如何影響一代人。

主辦單位評語指出,透過三冊各自獨立卻又相互呼應的結構,詩人穿梭在不同的歷史潛脈中,直面人類世界的政治暴力與災難,以憂傷與憤怒的筆觸,探問時代的劫難與傷害,以及藝術創作者該如何自處的深刻思考,展現出獨樹一格的詩藝與思想,可說是作者近年集大成的重量級代表作。

《劫後書》是廖偉棠詩集,分開三大部分抒發詩人處於台灣、香港的心情。
《劫後書》是廖偉棠詩集,分開三大部分抒發詩人處於台灣、香港的心情。

「暗示運動遺緒燒灼港人的心」

至於梁莉姿《樹的憂鬱》是一部關於香港、台灣兩地的小說,根據博客來的作品介紹,2019 年後,隨著社會運動波盪與國際政治形勢劇變,對香港人而言,台灣有了新的意義:是共同體、避風港、烏托邦,也可能是再次離開的中途停頓點。小說反映了港台兩地間,人們流離的複雜心理,因流亡、求學、移民、或結婚落腳台灣的港人,在異地面臨的文化衝突和離開後的內在歉疚。

主辦單位得獎評論指出,作品描述台港兩地人們的日常與心境,細寫個人留在香港或移居異地的諸種考量與艱難選擇,作者以飽含象徵性的筆法,編織了因不同理由而遷移至台灣的港人圖像及心靈景觀,巧妙地將各種動植物姿態,織入一篇篇流離寓言中,暗示那些歷史烽火、運動遺緒並未化成灰燼,仍持續燒灼不同世代的港人的心。

梁莉姿在 facebook 發表感言,表示這是她多年來第一個書獎,意義重大,是對她作為一個寫書為單位的寫作者的一種肯定。除了出版商,她還感謝居住地花蓮:「我一再反問,並無比堅定地確認,如果當初從香港落腳台灣的第一站不是花蓮而是北部,我對寫作的思考、詰問的維度、身份的凝視——《樹的憂鬱》也不會是如今的形狀。」

梁莉姿(右)曾獲新北市文學獎,但金鼎獎是她的首個書獎。     (梁莉姿 IG)
梁莉姿(右)曾獲新北市文學獎,但金鼎獎是她的首個書獎。 (梁莉姿 IG)

她同時感謝仍在其記憶裡銘刻所有痕跡,鉅細無遺且真實地深刺一切紋理的香港,「我如此深深貪婪而饑餓地,願以一筆一劃描摹與逼近那個我已遠去,或已遠離我們漸久的城市」。她亦表示要感謝自己,「感謝這個在寫作裡時常無比痛苦,在狂喜與憂鬱間極端擺蕩至傷身傷心的自己,在此刻,仍沒有放棄創作。最近,在漫長的書寫復健中,我又開始有那麼一點,重新喜歡自己了」。

二人各有作品在書展下架

梁莉姿 1995 年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近年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研究所(創作組)。她寫詩、散文及小說,著有《住在安全島上的人》、《明媚如是》、《日常運動》及詩集《雜音標本》。梁莉姿曾獲第六屆台積電小說賞及入圍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組(2023),部分作品譯有英文及法文版本。是次得獎作品《樹的憂鬱》同時入圍第 23 屆「台北文學年金」獎助計劃。

《樹的憂鬱》是一部關於香港,台灣兩地的小說。
《樹的憂鬱》是一部關於香港,台灣兩地的小說。

廖偉棠與梁莉姿的作品均曾在今年的香港書展引起關注,其中廖偉棠的《末日練習》和梁莉姿的《日常運動》在書展界限書店攤位展銷時,同被貿發局職員要求下架。

金鼎獎設立宗旨是獎勵出版發行優良雜誌、圖書與數位出版品之出版事業及其從業人員,以及對推動出版產業有具體成就或貢獻之個人,鼓勵出版產業發揮文化傳播的功能。金鼎獎創辦於 1976 年,由原行政院新聞局創立,金鼎獎初期獎勵對象包含「新聞」、「雜誌」、「圖書」及「唱片」四大類。其後因政府認為本身應受媒體監督,不宜再頒發新聞類獎項,自第 25 屆起取消新聞相關獎勵項目,獎勵對象聚焦於「雜誌」及「圖書」兩大出版產業,並將「特別獎」更名為「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