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港人北上消費影響 公屋邨零售設施空置率3.92%

【on.cc東網專訊】疫後市道疲弱,零售業首當其衝,即使享受較廉租金的公屋商戶亦叫苦連天。有議員今日(29日)立法會口頭質詢有關公屋商業單位租户的經營環境,政府指受市民北上消費影響,房委會轄下的零售設施空置率維持在3.92%。

議員劉國勳質詢當局會否檢視房署轄下屋邨商場及街市等設施的營運和空置情況,並研究為商户推出包括租金寬免在內的紓困措施,當局會否改變商舖租約屆滿時評估續約租金的現行做法,考慮引入中期檢討,從而適時評估租值及確保租金具競爭力。

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回覆指,截至2024年4月底,房委會轄下的零售設施空置率維持在3.92%,儘管數字屬近年較高水平,但相對私人市場約6.6%的空置率 ,房委會的租賃情況仍然是較為理想。

他指房委會的商業設施主要為當區居民提供必需品和服務,部分屋邨商場住戶生意可能受到季節性波動,加上網購日益流行、市民北上購物,因應消費模式的改變,超市和餐飲的店舖面積亦相應減少,超市有意減少租用面積以減輕租金壓力,當局盡量考慮。他表示,房委會轄下的商業舖位,一般是以投標方式出租,

房委會會密切關注經濟狀況,為租戶提供適切協助,然而減租不可解決零售商舖所面對的市道情況,商戶需積極求變,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房委會會不時檢轄下零售設施並作出優化,如在可行情況下增加泊車位,協助商戶放置宣傳物品,在重要節日或特別日子進行推廣活動,亦會為非政府組織提供地方試行創業。

對於局方的答覆,劉國勳批評當局完全低估現時的經營環境和商戶面對的困難。雖然看數字,房署商舖的空置率不高,其實不少屋邨商場在高昂租金之下,不少商戶的收入不足以交租。由於街市營運商、超市、酒樓的租約期是6年,希望當局考慮引入租金中期檢討,以貼合當下的租金水平。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