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名 歷代不同講究



舊時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充分體現在古代女性的名字中。能在史書中留下真實姓名的女性數量遠遠不及男性,能夠以自己全名名垂青史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但不難發現,隨著時代改變,她們的名字都改得相當有系統,例如有女字部、疊字等等,如果你熟悉了後,一講出古代女性的名字,你也能大概估到她是那個時代的人。

秦漢以前,姓氏的概念與後世不同。「姓」字由「女」和「生」構成,所以《說文解字》中解釋其本意為「人所生也」,即女人所生。在中國還是母系社會時期,同姓意味著有同一位女性祖先。所以中國最早的姓氏幾乎都有「女」字做部首,如媯、姒、姬、好、贏、妘、姜、姚等等。

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之後,人口繁衍和遷移,伴隨部落分裂,同姓但不同支系的部族開始用「氏」來相互區分。即《通鑒·外紀》中說的「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氏」多採用地名、官職,如齊、楚、燕、韓、司徒、司馬、司空等等。

社會階級出現高低之分,「氏」開始變成貴族男性的標志。女性無官職無封地,因此只保留「姓」,她們的「氏」則隨婚姻而變,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夏朝史料中無出現女性姓氏,商朝史料中有少數幾個女性名字,如著名的「妲己」,姓「己」,字「妲」,乃「有蘇氏」諸侯之女,但不能稱她為「蘇妲己」。商王武丁有個妻子在史書中稱「婦好」,但這並非她的真實名字。「好」是她的姓,「婦」僅代表性別和親屬關系,所以「婦好」代表「姓好的女子」或「我老婆姓好」。

周朝對女性的稱呼大致沿襲商朝。部分女性姓名中開始加入她的社會地位和家庭身分等。如西周齊侯妻子「虢孟姬良母」,代表來自虢國、姓姬名良的女子,孟指家中長女,母指已經生了孩子。所以「虢孟姬良母」在當時亦可以簡稱為姬良母、虢姬等等。又以《羋月傳》中的皇後羋月為例,她的正式稱呼應該叫「秦熊仲羋月母」,其中熊代表楚國王室熊氏。

秦漢時期開始,中國姓氏制度徹底革新,「姓」和「氏」不再作為貴族特權,平民也可以有姓。所以漢代史料中留下的女性名字數以千計,豐富繁多。魏晉南北朝時期更開始出現古雅或帶有宗教色彩的女性名字,如尉遲繁熾、司馬顯姿、南朝皇後謝梵境、北齊皇後穆邪利等。

唐朝開始,女性起名就變得更隨心所欲,而且名字更具女性特征,如太平公主李令月,名妓薛濤、魚玄機,初唐才女宋若昭和四個姊妹若莘、若倫、若憲、若荀。唐朝受胡漢雜居影響,亦流行以疊字為名,如賈憨憨、令狐仙仙、索來來、權龍龍、羅寶寶等。

宋朝亦有有名的疊字女性,如李師師、蘇小小。宋朝著名詞人辛棄疾有的六個小妾,其中五個叫田田、卿卿、香香、整整、翩翩。另外,宋人女性名中亦多用「奴」字,在婢妾、娼妓中最常見,帶有對男性恭順卑下之意。

時至明清,女性姓名制度都沒有太大差別,但香艷嫵媚的名字從唐朝開始就為知識分子所不齒。文人雅士為女兒起名,大多「雅而不俗」,絕不用鴛鴦、嬌奴、春梅、玉環等含低俗之意的名字。
相關新聞:古人偷竊「鬧元宵」 偷人老婆唔犯法
Bastillepost 巴士的報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