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對談——古典新韓星趙成珍

(綜合報道) 於10月在第十七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稱王後,他至今仍未返回南韓老家,因為他於世界各地演出的行程,已給密麻麻的填進時間表中。有人稱他韓版李雲迪,有人譽他韓國新國寶,這位鋼琴小王子,現已名震古典音樂界。他的名字叫趙成珍(Seong-Jin Cho),一個值得讀者牢牢謹記的新韓星。 已成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黃國彬的《聽陳蕾士的琴箏》,開首是這樣寫的:「他的寬袖一揮,萬籟就醒了過來。」這也是筆者在重慶大劇院,欣賞趙成珍鋼琴獨奏時的深刻感受,只是,這次琴箏,成了琴鍵。那件筆挺黑色西裝,映得他的膚色更加白皙,一臉稚氣的他,首先坐下來,定定神,屏息靜氣,然後輕微挪動雙手,不徐不急的彈動琴鍵,他先後為樂迷彈奏了蕭邦的夜曲(作品四十八之一)、降B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三十五)、諧謔曲第二號(作品三十一)、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二十八),琴音時而優雅婉約,時而激情澎湃,彈得激動時,他的肢體動作會變得強烈,真情流露,緊緊掀動觀眾的感官情緒。完場後,為一睹偶像風采,大量熱情樂迷擠滿簽名會,既歡呼拍掌又拍照,場面墟,就像追韓星一樣。 這是趙成珍在中國巡迴演出的其中一站,表演翌日,他便飛往北京,繼續演出。原來這次不是他首次踏足內地土壤,四年前已在上海等地演出過,今年也來過香港參加《香港藝術節》,演出一場鋼琴獨奏會,演繹莫扎特、舒伯特及蕭邦等多首耳熟能詳的樂曲。「我很享受這次演出,希望能再來表演。」問及是否認識中國鋼琴家,如早他十五年贏得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的李雲迪,他笑了起來,表示全都認識,並露出後輩的謙恭神情。「李雲迪、郎朗等等,全都是很好的音樂家。」離開舞台,趙成珍接受訪問時,仍然西裝骨骨,一副貴公子模樣,詞鋒淡定利落,不失鋼琴王子儀態。 流行音樂界吹拂韓風,古典音樂界也有韓風來襲。2015年10月21日,波蘭華沙時間凌晨十二時許,第十七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發言人,宣讀比賽結果:來自南韓、今年二十一歲的趙成珍,獲得首獎兼最佳波蘭舞曲獎。於是,這位新鮮出爐的帥氣冠軍,在其他參賽者的簇擁和傳媒相機閃光燈的環抱下,耀目誕生。這是繼1980年的鄧泰山(越南)及2000年李雲迪(中國)後,第三位贏取該項賽事冠軍的亞洲鋼琴家,更是第一位獲得首獎的韓國鋼琴家。摘下這個全球關注的鋼琴比賽桂冠後,世界知名古典廠牌Deutsche Grammophon為他錄製的比賽現場錄音專輯,在出版第一天,於韓國當地旋即賣去二萬張。「參與蕭邦大賽是我的夢想,現在夢想成真了。」 並非出身音樂世家的趙成珍,因為母親也會彈琴,家中早就擺放了一台小鋼琴。他六歲開始正式學琴,跟許多初習樂器的小孩子一樣,最初是應父母的吩咐,他與幼稚園同學一起走進音樂學校,「很隨意的學習,只是用一根手指敲響琴鍵。」然而,大約六個月後,課程完畢了,一眾活潑孩子手牽手踏出校門,老師卻請他留步。「他們向我的媽媽建議,想給我單獨授課。」 他的母親起初不以為然,沒理會天分不天分,只是看到兒子喜愛彈琴,就讓他繼續學習吧。直至十歲,他跟一位專業的鋼琴老師學琴,其學習過程也變得愈來愈認真,十一歲終首次公開演奏。「那時父母開始對我學音樂有微言,希望我轉而集中數學、科學等學術發展。但後來我參加了多場國際鋼琴比賽,經常贏得第一名,父母都很驚訝,才把我彈琴這回事認真看待,也明白我是多麼的喜歡音樂。」對一個早慧天才來說,獲獎大概只是小菜一碟,十四歲的他,已贏得莫斯科國際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冠軍,翌年,他再以十五歲之齡,成了日本濱松國際鋼琴比賽歷年最年輕冠軍。還有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季軍……篇幅有限,他往後的獎項,不能盡錄了。 2012年開始,他遠赴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師隨Michel Béroff教授,深造鋼琴技術,今年7月已完成本科學業,按原定計畫,他將繼續碩士課程,但勝出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後,演出安排佔據了他的時間,於是決定暫時休學。「比較德國和英國,法國有不少年輕樂迷,他們既會參加流行歌手演唱會,也會去看古典音樂會。這是很有趣的,因為在歐洲舉行的古典音樂會,觀眾年齡層一般較高,所以我覺得法國的古典音樂界會有很好的未來。」離開南韓一段時間,他坦言不太了解當地現在的古典音樂環境,「這個世界轉變得太快了。」但相信當地仍然擁有許多認真又熱心的古典樂迷,他對南韓以至亞洲的古典音樂前景,感到樂觀。未來大計?他又靦腆的笑了。「希望能舉行更多音樂會。」 訪問結束,臨別前邀請他在鏡頭前講幾句話,卻沒有為他寫下講稿,他一切隨心就好,他卻不習慣倉促,要求稍候一下,讓他靜下來,心中默念「台詞」數遍,然後才錄影。想起鋼琴獨奏會上,他也是先平靜心神,慢慢進入狀態,才按下第一個琴鍵,見微知著,這位淡定先生,低調不造作,穩妥彈奏人生樂章,不更討人歡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