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契長達999年 城規會意向添變數 阿公岩村改劃商貿地 兩村屋求翻案重建

擁有逾二百年歷史的筲箕灣阿公岩村,最近有持有兩間村屋業權的業主,有意進行重建,卻發現所在地段早年已被政府改劃作「商貿」地帶,需要向城規會「翻案」,以奪回重建權利。據了解,由於村內私人業權的地契為期長達九百九十九年,業主計畫以此作為申述理據,質疑當年錯誤改劃「商貿」地段;有專業人士估計,城規會決定將影響阿公岩村所在「商貿」地的發展潛力。 記者 歐志軍 位處筲箕灣工業區旁隱秘角落的阿公岩村,是一片依山而建的古老鄉村,屬港島區碩果僅存村落之一。最近有在該村持有兩座兩層高屋宇的業主,有意進行重建以改善生活環境,卻發現阿公岩村所在用地,數年前已被城規會改劃作商貿用途,即使業主計畫在原址重建幾乎「一式一樣」的村屋,亦需要向城規會提出申請,在土地用途加入「屋宇」字眼。 本報翻查該宗申請的申述文件,留意到提出申請的業主名為「Lau Kwai Lin」,她所提出的重建計畫並沒要求增加樓面面積和高度,僅略提升公共空間的面積。據了解,申請人為早年持有該村屋業主的妻子,其家庭從事建築行業,希望能夠重建村屋自住。 質疑當年錯誤改劃 協助申請人的顧問公司在申述文件內特別提出,阿公岩村地段之地契屬村屋用途,批約長達九百九十九年,以一八九四年批出年份計算,理論上在二八九二年才屆滿;倘若不容許該兩座落成於一九五三年的村屋原址重建,未來八百七十六年也只能「原封不動」,單靠進行維修才能符合安全和消防的規定。顧問又指,跟相鄰私人工業地段的性質不同,阿公岩村所在的地段早年是錯誤地被釐定為「商貿」地段,故應給予申請人重建權利,以滿足基本需要。 阿公岩村村長羅先生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村內除了建有約十五間屬於「長契」的村屋,亦有一批早已登記的寮屋,儘管地段近年經過改劃,但一直未聽過有發展商前來收購,估計與目前展開重建無利可圖有關,料用地仍有一段時間會維持作「住家」用途。 他指,目前問題在於部分在一九五○年代重建落成的村屋,所採用的鋼筋結構經過風化,堅固程度反而不及最早年建成的石屋,需要不時花費翻新,因而產生重建壓力,「曾看過有意重建村屋的圖則,覺得與目前分別不大,因此與其鄰居一樣,也不太反對計畫。」 曾按既定程序諮詢 曾任當區區議員的前城規會委員杜本文(小圖)憶述,城規會早年在提出改變阿公岩村的土地用途意向時,曾按照既定程序進行諮詢,並在村內張貼通告,但村民普遍對情況不太關注,未有特別提出反對,「也許他們當時不覺得存在即時影響,直至現在才察覺問題殺到埋身,但此時卻希望土地用途能夠『返轉頭』,已增加不少難度。」 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表示,土地規劃意向一般包括地契內所容許的用途,但亦有例外情況。他舉例說:「現時很多工廈用地已能改作商業用途,但卻不能重建為工廠。」他認為,城規會當年在考慮將阿公岩村用地改作商貿地帶時,是希望可以充分發揮其發展潛力,但目前存在挑戰是,土地在改變用途後,似乎一直有發展商入場收購,卻又有兩間村屋提出重建訴求,相信城規會需要運用智慧去研究如何處理。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