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稱本港氫能發展較內地慢 倡賞罰機制推動發展

政府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圖為氫燃料電池洗街車。(孔令輝攝)

政府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包括預料本地首個公眾加氫站於今年稍後可投入服務,當局明年上半年亦會就氫氣的生產及運送等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

香港地球之友主席葉廣濤認為,香港推進氫能發展的步伐比內地慢,內地在科研、人才、資金投入、法規、政策及系統工程亦比香港領先,亦有鋪設輸氫管道,其中廣東已使用氫能巴士多年。

葉廣濤指出,全球氫經濟發展快,部分成本已有所減少,認為政府跨部門需檢視如何「搶先機、搶商機」,包括與大灣區加強有關合作。

他建議,政府可考慮設立賞罰機制推動氫能發展,例如美國設有補貼機制鼓勵使用氫能、歐盟透過徵收碳稅以推動使用綠氫等。當局可更全面制定氫能發展的路線圖,包括憑藉本港金融事業優勢,促進綠色金融,吸引外來相關投資,發展氫能經濟。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克勤歡迎有關發展策略,反映政府推動氫能在港應用及發展的取態積極,相信將會加快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助力香港把握新能源技術發展帶來的經濟機遇。

陳克勤指出,在關注氫能為香港帶來環保效益的同時,亦應推動香港構建氫能產業鏈,透過氫能技術的研發、轉化、應用、示範,讓氫能產業成為本港經濟可能的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