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遠景:發展還是破壞?

【星島日報報道】翻開報章,見政府於六月三日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主張「北發展、南保育」,將大嶼山發展成七十至一百萬人口的大社區,創造四十七萬個職位。 東涌新擴展區、小蠔灣及填海造地的東大嶼都會發展成三個智慧型低碳住宅區,亦考慮以鐵路、道路及水上交通連接各區。 這藍圖跟之前的構想是大嶼南不再搞長沙水療度假區、水口滑翔傘、大東山觀星及不將昂坪纜車擴建至大澳。 減少了保育區的人為干擾,的確是保育原生態的最佳方法。其實在港英時期,大嶼南已是休閒保育區,重大發展集中在大嶼北。只需改善有關設施,如露營營地或水上活動設施便已足夠。 在昂坪種櫻花以滿足旅客喜歡賞櫻的心態這建議很有趣,但對旅客來說只是一個昂坪有櫻花看似乎未夠吸引,假若整個大嶼山滿山滿谷櫻花綻放,這樣的規模才可以吸引內地及海外旅客。 其實,花數十分鐘走一圈的賞櫻道也未必能吸引本土遊客。 港人到日、韓兩地賞櫻不止看花,而是希望沐浴於異地的生活文化氣息。 大嶼山山頭春夏秋冬也有不同色彩,春夏有吊鐘、茶花、野薔薇、金枝玉葉、七姐果、鳳凰木、紅棉、崗稔、毛稔……萬紫千紅。 秋冬香港也有紅葉,楓香與烏 在嚴寒時全樹的葉變紅,引來不少拍友垂青。再加上本土竹、松及桂花等,只要規劃得宜,可以欣賞層層疊疊山景遠近四時不同的景色。 再配合大嶼山已經成為品牌的古道和行山徑,方可令遊人絡繹不絕。因此,要栽種本地花樹,不要只 眼於伯公坳與長沙之間的一段舊東涌道。 一個地方的魅力除了風景優美,最引人入勝的還是其歷史及生活文化,重塑地方原來生活方式如種稻、舂米、捕魚、生插鹹魚、鄉村嫁娶殯葬儀式,以至出土文物都可以引發遊人的好奇與興趣,也可作年輕人的學習教材。 還有,不要忘掉大嶼山的海岸 ,那里有不同的生態和風景。 整個藍圖,似乎最重要的還是東大嶼都會及東涌、小蠔灣要發展為百萬人的居所,以上種種大概只是綠葉而已。(待續) 專欄